名单公布!晋安3人上榜!
时间:2023-07-20 08:45

弘扬好人精神 发挥榜样力量

  来快一起认识下

  咱们身边的好人

  助人为乐:王碧云

  王碧云,1960年4月出生,晋安区茶园街道环北一村28座居民。

  爱心王姐以“大格局”  

诠释“孝”与“爱”

  她自幼在优良的家风启蒙与熏陶下,养成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十几年如一日,一直用实际行动为邻里做些益事,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敬老、助老志愿服务行动,传递邻里爱心。她以孝老为己任,在得知小区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生活不便,她二话不说主动帮忙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一帮忙就是近十年,她将爱心一点一滴倾注在老人身上,以自己的“大格局”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孝”与“爱”。

 

  超越血缘诠释“爱”

  在茶园街道环北社区,有一位超越血缘、不辞辛劳、细心照顾着街坊邻里,关心关爱着辖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好姐姐,她便是王姐,王碧云。

  每逢节假日,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社区困难帮扶、敬老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春节为辖区留守儿童送去牛奶、面包等慰问品,在拗九节为辖区独居老人送去精心熬制的拗九粥,在她身上演绎着是最真挚的邻里情。

 

  环北一村3座居住着一位百岁老人——郑老。早些年,郑老的儿子不幸去世,只留下一个孙子。郑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单薄,体弱多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郑老的孙子因工作繁忙,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王姐在得知郑老的情况后,主动出手帮忙,如亲女儿般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卧病在床的郑老衣食住行。这一帮忙就是近十年,直至2023年春天郑老与世长辞。邻里都非常赞赏和钦佩她,纷纷表示“王姐真的是很善良的人,她对郑老真是胜似亲生女儿,我们外人看着都觉得很感动。”

 

  耐心陪护诠释“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姐照顾邻里、敬老尊贤的美好品德非常值得称颂。有一次,郑老因腿脚不便卧床了数日,在接到郑老孙子的求助电话后,王姐心疼不已,每日坚持上门给郑老揉腿搓脚,就这样连续照顾了数日,直至郑老康复,她那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2022年,已104岁高龄的郑老已经无法下床行走,为了能更好地照顾郑老,王姐增加了上门频率,从原本一周一次变成一周三次、一周四次,最终日日上门看望。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郑老,无论春夏、寒暑,无论晴天、雨天,无一例外给郑老梳头、洗衣、喂饭,按摩、清洁身体等护理,像陪着母亲般陪着郑老讲故事、唱歌,逗郑老开心。

  在照顾郑老的日日夜夜中,王姐经常省吃俭用,为老人买营养品滋补身体,每当郑老孙子看到王姐又自掏腰包买了好些东西,要给王姐钱时,王姐总是推脱着“没多少钱,没事的!郑老吃着开心就行!”

 

  王姐用一颗孝顺之心、体贴之心、关爱之心,用一点一滴的言行书写着“孝”与“爱”,用自己的“大格局”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感染带动着身边更多的人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见义勇为  

  余深华,汉族,1991年7月出生,福建省古田县人。 

平民百姓不惧艰险

扑烈火救孩童奋勇争先

  2021年3月25日下午1时许,余深华突然听到屋外传来救火的呼喊声,立即冲上着火的四楼,发现房内反锁着一名小女孩。余深华迅速砸开房门,冲进已浓烟滚滚的火海,找到被困女孩并安全救出。在救人过程中,余深华吸进大量浓烟,腿部和手部严重烧伤,因喉咙灼伤至今无法说话。2021年7月5日被确认为见义勇为人员,2022年被评为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平凡英雄舍己救人勇闯火海

  余深华是一名来自福建古田县的“新福州人”,租住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桂山村。2021年3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在午休的余深华突然被窗外的喊叫声惊醒,凝神一听,原来是这栋房屋的房东在大声呼叫救火。他迅速起身跑到屋外,发现四层的房间内闪着火光,冒出浓浓的黑烟。房东焦急地说,起火的屋里只有一名8岁的女孩,大人都外出上班了,门也被反锁着。

 

  余深华二话没说,第一时间冲上四层,听到屋里传出了女孩微弱的哭声和呼救声,在多次尝试无法打开房门后,他当机立断直接破门而入,屋内的浓烟瞬间喷涌出来,火势也随之越烧越大。在这危急关头,余深华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在大火中找到并安全救出了被困女孩。

  此时,屋内物件已被烧得面目全非,余深华靠在屋外的树边喘着粗气,身上的衣物也变得焦黑,吸入的大量浓烟让他无法发声,幸好赶来的村干部及时把他送往协和医院烧伤科进行抢救,经医院诊断,余深华的腿部和手部严重烧伤,对喉咙造成的伤害系不可逆的吸入性损伤,将可能长期无法正常发音。

 

  经过医院精心治疗后,虽然全身烧伤创面已基本痊愈,但左手依然落下了病根,无法正常屈伸,仍有咽痛、声嘶,无法正常发声说话,需要长期复诊治疗。他婉拒了亲朋的接济和被救女孩家人的感谢,依然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制作糕点和外卖配送)来维持治疗的费用。

  2021年7月5日,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核实,根据《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和《福建省公安厅关于见义勇为确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确认其行为属于为见义勇为。2022年,余深华被评为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他,没有高大的身材,没有宽厚的肩膀,平凡的生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在危急时刻,他的挺身而出,他的舍己救人,给社会带来了不平凡的感动。他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用朴实、真诚践行了一名普通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呼唤英雄,社会需要英雄。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把中华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向英雄致敬。

  敬业奉献    

  毕占敏,1973年6月出生,福州市金色儿童语训康复中心园长,福建省智协第三届协会主席。

  “校长妈妈”为2000多个  

  自闭症孩子“找星星”

  2005年,她创办特教学校,至今已有2000多名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在她的帮助下得到了康复提升和改善。她还多次无偿开展家长讲座,为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授课,帮助外省、外地多家机构开展针对教师、家长的专业培训。她十七年如一日,用无私的爱心、细心和耐心陪伴着“来自星星的孩子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被孩子和家长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热爱特殊教育

  让“星儿”感受温暖

  过去,福州几乎找不到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的专业学校,她带着对特殊教育的满腔热忱,加盟台湾语训康复中心,学习专业康复知识,继而创办金色儿童。

 

  面对着特殊的孩子,家长们的心里像压着一座大山,难免会出现情绪问题,她还要时常做着安抚着家长们的情绪工作。其中圆圆妈妈因孩子的问题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她得知后,给予多次疏导和安慰,圆圆妈妈慢慢好转、恢复正常。无论是外地家长租房子、联系医院诊断、联系学校接收、帮助家长找工作等,她都尽己所能。2009年,琪琪小朋友经过康复训练可以到正常小学就读,但许多小学因孩子的特殊情况都拒收了,她经多方联系,找到中山小学的校长进行多次沟通,校长原以为她是为自己的孩子奔波,后来得知竟是为了学生,终于被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同意接收琪琪入校。有人说:“你怎么帮助这些又穷又没有能力的家长?”她笑着回答说:“那些来自山区的家长,来到陌生的城市,每一步都举步维艰,我不帮忙,谁能帮他们?”

 

  扶贫济困

  帮扶贫困家庭

  情绪失控孩子的专业安抚训练、教职员工团队的规范管理等等都是她操心的事,而经济层面更是压力巨大。房租、水电、运营成本、人员工资……每一项支出都压在她心底,而学校的唯一经济来源却只有孩子们学费。尽管多年来她不领一分钱工资,甚至用家族企业收入补贴学校开支,可学校运营仍入不敷出,但她仍然为许多单亲或来自山区的特殊家庭不同程度的减免学费,尽管现在仍有交不起学费的家庭拖欠着多年的学费,但她多次承诺绝不会让孩子因经济原因离开学校。

 

  疫情期间,学校亏本百万的情况下,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持续训练,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无偿教学,为家长提供家庭康复训练指导。2021年春节,她在省智协工作中了解到全省有几户“一户多残”家庭,经济非常拮据,考虑到协会的资金紧张,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困难家庭,她自己出资一万元为这些家庭送去春节的温暖。

  积极宣传

  扩大社会关注度

  十几年来,她积极对接全国和省、市多家媒体,对学校办校经历和教学做了相应报道,包括中国教育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等,在加大社会对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关注方面引起了较大反响。她在“圆梦工程”等多个公益平台为自闭症儿童发起爱心公益募捐活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认识、了解自闭症等特殊儿童,从而进一步关注、关心自闭症等特殊儿童!

 

  她还多次组织“爱的彩虹”系列公益助残活动、“圆梦工程·关注自闭症儿童公益爱心行动”等大型公益活动,让自闭症及智力障碍人士能够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自立自强,让社会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弱势群体。

 

  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她的人生目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特殊群体,让更多患有自闭症孩子能在社会关爱下,走出孤独世界,“去触摸和拥抱属于他们的那颗小星星。”

  为好人点赞  

  向榜样学习

来源:晋安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