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 | 真的!福州也有“龙脉”!就在晋安这些地方……
时间:2024-02-11 10:53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说起龙,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是尊贵和力量的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陌生的是,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生物,充满着浓厚的神秘感,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包括团结、独立、智慧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春节期间,今日晋安微信公众号推出《龙年话龙》系列,带大家了解晋安那些与龙有关的故事。

福州,古称闽都
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成史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的闽都的
相传也有自己的“龙脉”

  今天

  《龙年话龙》系列

  一起来听听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

  给我们带来的讲述

   

传说中的龙脉(局部)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因为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作龙。龙脉又是指传统堪舆学中的一种特殊地理形态。按地理脉络的形象比喻,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广而言之,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龙脉之说本是形胜家就某地的山川形势所作释说,常被视为一地人文状况(包括文脉、政脉与人脉等)的预言或诠解的论据或佐证。关于福州城内山水龙脉之说,明清时期比较盛行。

  自古以来,堪舆家就认为福州地理形胜,山川孕秀,拥有龙脉或王气。据明正德《福州府志》(卷二“地理志”)记载:“秦时,望气者云,此山有金鸡之祥,遂属断山脊。”传说福州(其时应为初设之闽中郡)有瑞云王气,于是朝廷派人到金鸡山挖断地脉,据说以此泄去王气,禁民起事。但是秦王朝最终还是祚短命蹇,而亡秦者并非闽人而是楚人。

  根据地方史志记载,福州自城北晋安区至城内南门一带邱陇起伏,传为龙脉之说。如明正德《福州府志》云:龙腰山“即越山之后,脉自莲花峰来,实府城主山”。可见福州龙脉乃以莲花峰作主山,为发祥地。仅以山形说事,城北新店地区,就有“龙窟山”的存在。正德《福州府志》又载,“龙窟山在金鸡山后,山有巨蟒,人以为龙”。可知所谓龙窟,原是蛇窟,这倒符合古闽人崇蛇的习俗。

   

新店罗汉山商周遗址出土的古闽人石器

  清乾隆《福州府志》记载,“涧田山在四十都。又有崎山、龙窟山”。说明三山相靠近。明初,北宋状元许将的坟墓从长乐梅花迁到龙窟山,大概与寻觅风水宝地有关。此山之南有涧田山,又载“浮仓山在卧龙山北。卧龙山,去城五里,一名伏龙山。有三石如品字,名品石岩。石圆而耸,叩之则诸山响应,又名应石”。此处写出山岩不同凡响之状,让人遐思。明学者谢肇淛《游升山记略》称,“出郭门五里,至玄帝亭(在琴亭),折而西度,岭蜿蜒为卧龙山,有石刻‘卧龙山’三字。其下为义井。山椒三石鼎峙,为品石岩”。说法与上述类同。按地图标注,卧龙山在义井和湖前村之间,海拔高41.2米;以“蜿蜒”而状山岗连绵之态,是有意味的。还有记载称:“卧龙山也叫伏龙山;又因山上三石沐风响应,也称应石山。”“卧龙山上有安国寺,五代王审知为玄沙师备禅师设立,宋李纲曾居之。”今山顶铲平成台地,建“怡景小区”住宅。

  明万历《福州府志》(卷四“舆地”)载:“出井楼门,迤西五里为龙卧山,有三石如品字,名品石岩。”“其北为浮仓山。”又曰:“由井楼直北五里,为涧田山、崎山、龙窟山。”《闽都记》云:“卧龙山,在湖前亭之北,一名伏龙山‘上有寺曰安国,初名龙丘’。此山向南。”可知卧龙山原有龙丘之名。可见由今晋安新店镇北部之龙窟山(涧田山、崎山),接郭前罗汉山、卧龙山(又名龙卧山、伏龙山、龙丘)一路曲折蜿蜒向南,经北山接龙腰山,中间丘岗起伏,络绎不绝,乡人喻之为隐没之龙。明高棅有诗曰:“卧龙山对莲花开,赤日遥光倒影来。”因为山在东湖边上,故映出倒影。辛弃疾“贺新郎词”咏游西湖,有“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表明卧龙山将东、西湖分隔开来。龙脉之中又以龙腰最为贵重,古时禁民在此山樵采,更不准挖断,以免破坏龙脉风水。龙腰南延连越王山,山南向,气势阔大恢宏,自闽越国王起,历代主政闽中官员均在越王山南麓山坡地上开府建衙,设官治民,里人盛称官衙“坐龙之腹”,稳当庄重,洵为风水佳域吉地。

   

  城北莲花峰俯瞰有福之州

  福州舆地之胜在山形水势。山形由北而南如地龙入城,奠定州城形胜,宜于开府建衙,聚众施治,历两千余年不衰。其水势自南向北,闽江挟海潮之力,穿城垣,入坊衢,连络池沼,形成水网,或称二龙送水,或称玉带环腰,水脉亦如龙脉,催生人文,起兴文教,成就英才。龙脉之说,虽意象混沌,难以捉摸;传说虚幻,近乎荒诞。故常人有曰:尽人事,听天命。命运由个人掌握,何况同处“龙脉”之中,个人的生死、荣辱、显晦多不相同,可知风水不可恃。古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要每个人好自为之,自求多福。

  小贴士:中华龙碑

  

  中华龙碑位于晋安区新店古城遗址公园,由主体和基座两个部分组成,碑高4.1米,长2.71米,宽2.71米,选用福建青石,重达50吨。中华龙碑正面雕刻榜书“龙”字,四周祥云环绕,水纹图案寓意长江、黄河;龙碑左、右两侧立面分别雕刻福州古城标志三山两塔和福建、福州的母亲河闽江,背面雕刻介绍福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铭文。

来源:晋安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