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福州七中:五维驱动法,引领新发展
时间:2025-05-12 09:10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中小学党建工作及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关文件精神,推动落实我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教育系统新时代“堡垒工程”,近日,市委教育工委召开专题培训会。会上,福州第七中学校围绕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作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摘要予以刊登,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五维驱动法  引领新发展

  ——福州第七中学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之校本实践  

 

  福州第七中学始建于1942年,2023年晋升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作为晋安区首批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校,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自2022年9月起,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把关”“定向”“赋能”作用,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作决策、筑特色、增质效”五维驱动党建工作方法,将具有七中特色的“正文化”底蕴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互融、互促、互赢的良好和谐局面。  

握好“方向盘”

 

 建章立制明确分工

 

  试点工作启动后,在晋安区委和晋安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七中党委紧扣“责任、团结、继承、创新、提高”五大关键因素,制定《福州第七中学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福州第七中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福州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党委书记权责清单》《校长权责清单》等相关配套制度,把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精神实质融入学校章程。依托体制改革,围绕党组织领导和管理职能的优化,七中党委将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的整个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党委书记带领党委成员深入挖掘闽都文化精髓,将其融入七中“正文化”育人体系,从宏观层面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将工作重点聚焦于教育教学一线与日常行政管理,党委书记与校长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组织环境。  

   校准“指南针”

 

  搭建平台优化思路

  七中党委构建完善了“六机制”(平等沟通、分工负责、齐抓管理、协同推进、民主监督、激励保障等六项机制),保障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顺畅运行,加快推动了七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党委书记指挥、校长领唱,全体党员、教职工唱响“引领”“凝聚”“创新”三部曲,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套科学的学校议事决策机制在七中逐渐形成——党组织集体研究决策、行政队伍落实、工会家委监督,各司其职,学校育人大平台搭建起来了,学校发展新格局构筑起来了。七中党委重视思政一体化建设,提出秉承“古榕精神”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七中校本沃土给予全体师生的扎根力、共生力、伸展力,发挥党员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力”与“能”,优化学校发展生态。围绕教育教学一个中心,精心谋划党建“一盘棋”,以“组织创强、工作创新、形象创先”三创联动为支点,以“13510”教师成长机制打造一支精通党务业务与教学业务的“双培养”教育工作者队伍,引领七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用好“指挥棒”

 

 实施民主决策流程

  七中党委确保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科学民主。每周党委会前,学校党政办收集相关议题,党委书记与校长会前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党委会议聚焦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等关键事项,深入讨论形成科学决策。校长办公会议依据党委决议,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决策高效执行。学校管理工作落实“工作要事周周清”监督机制,学校党政办梳理每周行政会上部署的重点工作,形成书面清单并公示,各部门第二周行政会反馈完成情况,增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与执行力。七中党委构建“双重监督”体系,纪检委员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实施,同时借助工会、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实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并行,全方位保障决策科学合理,执行有力到位。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如校园文化建设、大型活动组织等,由党委书记或校长牵头,组建临时专项工作小组,迅速制定协同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在项目中的职责、任务与时间节点。每季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实时沟通进展、协调矛盾,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彰显学校整体运行的协同优势。  

     下好“先手棋”    

 

  构建七中党建特色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七中党委创新“自选动作”,凝练“333”党建工作模式(以三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为基础,以三化“规范化、系列化、一体化”为抓手,发挥三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七中党委优化“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组织体系,下辖文科、理科、北峰三个支部,分为5个党小组,带领全体党员开展“家校社网”协同育人实践探索,在延伸家庭育人长度,加强学校育人深度,拓展社会育人广度上发力,根植福建红色基因沃土,融合重构“社会造梦、学校筑梦、家庭追梦、学生圆梦”四位一体育人框架,擦亮“浮仓筑梦,协同育人”党建品牌,画好立德树人“同心圆”。

   

  家校共育,擦亮“浮仓筑梦,协同育人”党建品牌

  紧跟“时代风”

 

  数字赋能提升效能

    学校作为福州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七中党委高度重视智慧化校园建设,积极借助数字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助力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打造了覆盖教学、行政、后勤的一体化数字化校园平台,精心设置了校本课程线上学习、校园文化活动预约等实用功能模块。借助智能平台,师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轻松,办理各类事务也更加便捷,实现了校园生活与数字时代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师生校园生活的参与感与幸福感。在会议管理方面,七中党委推动数字化变革。创新采用议题数字化提交模式,通过严格的议题研判机制,筛选出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议题。审批流程规范且严谨,涉及经费的议题须附带精细预算。不仅如此,会议纪要生成、执行督查与通报也都实现了数字化,这种全程数字化管理确保了学校决策科学精准、执行高效有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全方位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五维驱动法的深度实践,让学校在制度建设、队伍成长、教育教学、品牌打造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突破,成为学校破浪前行的核心动力,跑出提质增效 “加速度”。      

驶向“高速路”
扩优提质加速发展 
党建领航集团奋进 
  七中党委秉承“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品牌提质”指导思想,深耕党建与教育融合。党员扎根教研,攻克初小衔接等难题,构建融入“正”文化的课程体系,打通知识传承脉络。党组织打破学段壁垒,促师资、资源流通,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提升。 
德育创新培育栋梁 

  七中党委指导德育部门以党建为魂,打造“六正三育”德育品牌:即“初一正心”“初二正身”“初三正言”“高一正行”“高二正源”“高三正气”的“六正”育人模式;“育有道”班主任工作坊、“育有方”家校沙龙、“育有心”党员家长志愿服务的“三育”品牌。引导学生成长启德铸魂,提升德育实效。2023年11月,学校承办全国中小学党建德育工作会议现场观摩活动,受到福州市教育局通报表扬。

  

  “行走的思政”,打造“六正三育”德育品牌  

教研赋能创新潮涌
  教科研工作在七中党委的领导下,依托“3A教学模式+四定四有教研”驱动,塑造“正德慧美”课堂。近年教科研硕果累累,2024年教科研成果获区级以上奖项达237项,其中部级教科研成果19项、省级49项、市级91项。石炜君校长主持的教学成果获福建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再获丰收,获部级精品课例8节、省级精品课例12节,部级精品课获奖量位居全省中小学第一;2025年3月,学校2名教师参加第六届省教师技能大赛获二、三等奖的喜人成绩。学校形成了“课堂改革有创新、教研成果有突破、教师发展有梯队”的良好态势。 
多维发力铸就卓越

 

  七中党委坚持特色办学,打造武术、手球、陆地冰壶、田径、羽毛球等体育特色品牌。二十年武术育人、输送人才众多,手球夺冠显团队风采。体育成就为学校增光,吸引各方关注,助力学校迈向教育新高地。2024年至今,学校迎来教育部怀进鹏部长一行莅校调研视察,吸引全国各地教育访问团二十余批次到校考察交流,获得高度肯定,充分展现“党建引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成效。

   

 

  传统武术教育展现七中特色办学风采

  福州第七中学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有效落实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晋安区教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