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晋安区“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7-09-20 20:59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

《晋安区“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913


晋安区“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实施方案

 

  根据《福州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精神,为打造我区工程设施配套、灾情监测有力、物资储备充足、救灾机制有效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面临形势

    我区区域内地形复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新变化,干旱、洪涝、热带风暴等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机率加大,我区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面临着重大挑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为目的,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能力提升相结合、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晋安,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全局。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着力点,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实现防灾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基础支撑、应急优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体的抗逆性和恢复力,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优先支持应急救援和指挥体系建设,提升有效应急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创新工程,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体制创新,强化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防灾减灾救灾。发挥人力资源在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素质。

  (四)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协调。遵循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强化整合,统筹协调防灾减灾布局,完善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推进设施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城乡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四、发展目标

  着力实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防灾减灾项目,全面提升我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一)防洪防台保障目标。辖区重点乡镇、重点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健全完善防汛防台工作机制,实施内河、易涝点水位检测、暴雨检测、灾害预警等检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及内涝治理,促进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镇街能够有效应对暴雨内涝。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目标。加快各乡镇(街道)应急备用水源(含地下水)建设,生活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各乡镇(街道)〕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控制在7.51%以内。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人员信息动态更新,灾害风险预警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群测群防体系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建设局,各乡镇〕

    (四)林业防灾目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6.5%。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8‰以下。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五)气象预警防灾目标。2020年,24小时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达到65公里以内,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精细到乡镇,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达到6公里。〔牵头单位:区气象局〕

    (六)防震减灾目标。建设抗震设防能力有效增强;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开展创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活动。建立健全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机制;推进救援队、现场应急队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进城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七)消防防灾减灾安全体系目标。2020年底,“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不断增强,晋安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全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车辆装备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完成石油化工处置专业救援重型队装备建设,个人防护装备和特勤装备器材配备率达100%,攻坚组装备器材配备率达100%;全区至少有1个消防教育场馆;力争到2020年,全区国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70%。〔牵头单位:区消防大队,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八)应急保障救援目标。灾害发生8小时内,受灾群众“五有”(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等基本生活得到初步保障。提升209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水平;提高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鼓山镇茶会社区、岳峰镇二化社区、象园街道菊园社区)的建设水平,创建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王庄街道大名城社区、茶园街道电建社区、新店镇秀峰社区)。完善灾害应急救援系统,提升协同能力,加强灾害应急指挥救援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地震等救灾应急救援水平。〔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公安分局、人武部,各乡镇(街道)〕

五、建设任务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环境要求,着力推进防洪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林业防灾、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消防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救援体系八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一)防洪保障体系

    以堤防、调洪、排涝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全区流域防洪能力、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综合防洪安全体系,保障区域流域防洪安全。

    1、加大河流防洪治理力度。继续推进我区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充分挖掘抗旱潜力,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提高雨水集蓄利用能力,逐步完善重点旱区抗旱体系,保障干旱期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基本农田生产用水需求。〔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2、加强水库(闸)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开展常态化除险加固,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排涝、灌溉等各方面效益。〔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吸水、蓄水、排水、净水和释水功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加大清淤治理力度,增强雨洪调蓄能力,推进重点和重要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加快推进晋安防洪工程及生态补水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加强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平原镇街)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蓄引调水工程支撑,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山区的民生水利问题,构建“分区配置、南北相接、纵横相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1、加快推进节水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晋安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库等节水供水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发挥效益。〔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用生态方式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改善全区水系的水量、水质、水生态。开展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到2020年全区城镇乡村所在地、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生态敏感区水系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进一步提高。〔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各乡镇(街道)〕

    3、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强化山洪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救援等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水平,建立完善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1、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增强重点地区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预防山洪灾害的发生。〔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2、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推广“长汀经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135万亩。加大重点水土流失地区治理力度,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减沙率达60%以上。〔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各乡镇〕

    3、推进工程治理和搬迁重建。继续加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力度和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福州市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本着“愿搬尽搬、应搬尽搬、整体搬迁”的原则继续加大地质灾害搬迁力度,对偏远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结合造福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施搬迁重建;对村镇建设规划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点,统筹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需求,实施工程治理;对整村搬迁的灾点开展单点实地专项指导和协调,确保完成任务指标,并争取产生一些新增耕地。〔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建设局,各乡镇〕

    4、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全面形成群专结合、配置优化的监测网络,实现地质灾害人员转移指挥精准、有序、高效。〔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

  (四)林业防灾体系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森林生态防护林屏障,强化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森林综合防灾抗灾水平。

    1、推进防护林建设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活动,加大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力度,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加强重点流域防护林和退化防护林工程建设,着力抓好森林生态景观带、生态脆弱区等造林绿化和林分修复。〔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2、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和气象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安全高效扑救能力。重点新组建和升级改造1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补充配备通讯车辆、通讯装备、扑火机具、队伍营房、训练场地等设备设施,完成森林防火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升级。〔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五)气象预警防灾体系

    突出“智慧气象”为特色,将“智慧气象”全面融入新型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气象预警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1、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优化气象灾害监测网,提高对气象服务重点区域、气象灾害多发地点等关键区域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进一步强化区级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业务,提升暖区暴雨和局地突发性暴雨、对流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开展重点区域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多灾种高分辨率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预报预警质量评估检验等业务。大力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推动CIMISS系统在我区落地使用、气象数据与各部门数据融合交换,实现向各相关部门开放气象数据接口,整合、交换和共享气象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气象业务平台、业务用房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气象基础设施达标率达80%,气象项目经费到位率达90%。〔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2、提升我区气象防灾能力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气象灾害防御“七个融入式”发展。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紧密协同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跨部门共享和协作联动。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快推进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形成以网络、手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覆盖不同地域、面向不同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立体网络,实现预警信息的一键式、推送式、自动化、智能化、网格化和精准化发布。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养。〔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3、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结合晋安城市发展特点,加强城乡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以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引领为重点,突出晋安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等需求引领,推动城市气象服务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强化农业气象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向都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转变,组建涉农气象专家联盟,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气象公共服务白皮书。加强专业气象服务实用技术研发,构建“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的气象服务新业态,服务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精细化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核心竞争力、供给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六)防震减灾体系

  立足防大震抗大灾,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能力建设,使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富有活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全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1、完善地震监测网络。配合省市地震部门,完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网,选址建设一个地下流体前兆观测井;强化全区宏观观测网点资源管理,提升效能,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2、增强地震灾害预防能力。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抗震设防水平。做好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宣贯工作,推进新一代区划图与各有关行业和相关部门的衔接;根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配合有关部门对达不到抗震标准的甲类和乙类建筑进行改造或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对抗震性能标准低的学校、医院老旧建(构)筑物等进行改造加固或重建;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抗震新技术和新材料;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流程,提升安评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3、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各乡镇(街道)、政府相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危险源等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城市人口密集场所、社区应急预案和家庭应急对策方案的编制;加强应急预案的检查和落实,建立地震应急检查与培训制度,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健全地震应急响应和信息传递、处理系统。

    加强地震救援力量建设,健全区、乡镇街道两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区建成50人左右、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基本形成应对发生5.0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强化区级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区级现场工作队具备5.0级地震应对能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地震现场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完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启动和居民避难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七)消防防灾减灾安全体系

    1、加强和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社会单位自主管理能力,督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户籍化”系统运用,实行“三项报告备案”,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文化、教育、卫计、民政、民宗、商务、旅游、经信、建设、安监、粮食等部门针对本行业系统制定出台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到2020年,指导、督促所属行业系统中90%的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探索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区域协助组织,定期研究部署、交流探讨、互检互查,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责任单位:区消防大队〕

    2、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建设。加快消防供水、消防通道平台的改造和建设,同时将消火栓的形式改造列入十三五专项规划。加大各乡镇(街道)的消火栓建设力度,2017年完成各乡镇(街道)的消火栓的验收。夯实消防通信指挥体系建设,全区消防部队信息化工作将进一步夯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实战化”,全面推广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力求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通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科学化,指挥终端智能化,勤务管理可视化”。加强消防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积极谋划消防装备提质升档建设。〔牵头单位:区消防大队,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八)应急保障救援体系

    加强应急指挥救援管理基础能力和队伍建设,推进应急能力共建、应急资源共享、应急力量协同,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救援体系。

    1、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进一步完善3个区级避灾点、18个乡镇(街道)避灾点和188个村居避灾点的管理工作,合理确定救灾储备物资品种和规模,落实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制度。〔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提升应急指挥救援能力。 建设防汛防涝科学调度指挥平台。绘制防汛指挥图,为全区防汛指挥抢险提供服务。同时整合完善相关部门资源,加强城区雨、水、工、灾情的监测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农林水局〕

    3、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我区及各乡镇(街道)建立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家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水利、气象、地震、地质等各涉灾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合作,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人武部,各乡镇(街道)〕

六、保障措施

    建设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强化科技引领,完善政策法规,普及全民教育,加强跟踪监督,群策群力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防灾减灾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强化政府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该规划涉及的领域和部门比较多,而且各个领域跨度较大,各有各的建设重点和内容,需要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项目支撑

  防灾减灾项目是规划实施的基础。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加强防灾减灾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形成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的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实施的各项工程目标任务,坚持工程建设和能力提升“两手抓”,分级负责、分类推进。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建设工程要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快启动前期,加快推进实施,提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建成,及早发挥效益;规划提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前期论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稳步推进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用林、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在争取省级资金支持、财政性资金投入、政策性贷款安排等方面优先向防灾减灾领域倾斜。

  (三)加快科技创新

    防灾减灾科技是民生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灾减灾机制,加大防灾减灾投入力度,特别是防灾减灾中新兴科技的作用。要提高科技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灾害综合减灾防御、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应急救援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建立科技支撑常态化机制,强化科技条件平台、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互联网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融合,提升安全应急管理效率。

    (四)依法推进防灾减灾社会管理

    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体系,严格实行灾害分级管理体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明确和强化政府防灾减灾的社会化管理责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加快形成逐级延伸、环环相扣的防灾减灾责任链条,加强和完善救灾队伍建设,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建立社会动员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灾减灾事业。

来源:晋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