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开展情况及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9-25 15:28

  2023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一体推进“1324”的总医院建设模式,不断提升辖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医防融合”下的大卫生大健康体系,将“三明经验”落地见效成为“晋安样本”,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福祉。2023年我区“以牵头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持续提升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纳入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向实而行,基层党建工作提质争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班子成员分赴基层联系点,通过专题党课、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同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和实质。今年以来,共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主题党日活动52场次、专题研讨29场次、党课72场次(其中书记上党课55次),并通过“学习强国”、线上培训等方式,推动系统内党员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全覆盖。

  二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创建活动,卫健系统党委围绕“红色领航,健康助力”主题,常态化开展下乡义诊、送医送药等活动;区疾控中心、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红色疾控,健康同行”和“德馨茶园,术被苍生”两大党建品牌,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和义诊活动,提升社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与此同时,下派“党建指导员”,持续深化“一体双联”结对共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行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抓好党建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责任链条、强化督促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细落实。同时,不断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的研判和跟踪,及时发现、妥善有序处置苗头性、倾向性舆情,切实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四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主题教育学习方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进一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将主题教育与卫生健康工作有机结合,立足卫健部门使命担当,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切实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二)协同发展,医疗集团建设提质升级

  一是强化医疗集团建设。在原总医院的基础上,今年8月,制定出台《晋安区医疗集团(区总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将区总医院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并正式挂牌成立。晋安医疗集团(区总医院)由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及9家基层医疗单位组建而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按照“一归口”“三不变”“九统一”的管理机制,一体推进“一个总部”“三个院区”“两个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四个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324”总医院建设模式,实现“资源、管理、人才、业务、医防、三医”六个融合。该项工作得到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省卫健委的认可,亦得到市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集团(区总医院)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带动作用,通过千名医师下基层、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形式,与成员医院建立长期深入的医疗资源下沉与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区医院共向辖区9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下沉医务人员125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317人次。区医院“六大中心”面向全区医疗机构开放,将30%门诊号源和20%住院床位留予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以及家庭医生团队预约使用,并与鼓山、新店镇卫生院、寿山乡卫生院建设联合病房,居民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此外,在总医院框架内,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实行人员岗位有序流动和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使平原医疗卫生机构与北峰山区卫生院在人员、物质、技术、经费等方面,形成“大帮小、强帮弱、平原带山区”固定加流动的结对帮扶模式,区医院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常态化到基层坐诊或开展巡诊、义诊、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是构建高效急诊急救体系。稳步推进区医院“六大中心”建设,持续增强急危重症医学科和创伤专科服务能力。夯实以区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支点的急诊急救网络服务体系,依托智慧医疗系统,实现辖区内救护车的智慧调度、无缝衔接和一体化救治。完成公共场所27台AED的设置和安装,构建形成覆盖全区的急诊急救服务网络体系和“1小时”急救圈。

  (三)资源共享,医疗服务水平提质见效

  一是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区医院“一院三区”建设,今年7月桂湖院区投入使用,9月本部院区二期大楼投入使用,鼓山院区已基本建设完成,将于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感染病防治大楼正在规划建设中,区医院“一院三区”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全部建成后,“一院三区”业务用房面积将增加至10.5万平方米,床位数增加至790张,为区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奠定了基础。同时继续推动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址建设项目。此外,年内购入腹腔镜系统、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逐步补齐基层医疗设施设备短板。

  二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区医院“6+N”医学中心为载体,一体推进“1324”总医院建设模式。区妇幼保健院(新店镇卫生院)、区中医院(鼓山镇卫生院)2个“次中心”分别打造2-3个具有特色品牌和影响力的专科,并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医疗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山区卫生院进行帮扶带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常见病和慢性病规范诊疗能力。同时,以区医院学科优势帮扶4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具备各自特色的医疗单元模式,下派骨干人员兼任业务副主任,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基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门诊人次数约64.22万人次。辖区4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推荐标准率位居福州市第一;2家卫生院通过“社区医院”省级评审。此外,晋安现有1家“五星级”基层医疗机构,3家“四星级”基层医疗机构,22家“三星级”基层医疗机构。今年6月,岳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评为2022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机构相关做法得到区主要领导肯定。

  三是提升医疗人才队伍质量。用好《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今年已组织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51人次,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激励基金”等方式,持续引进卫技紧缺与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先后聘请省老年医院、市第一总医院、市中医院等多家省市属医院特色科室和医疗专家来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带教坐诊,推动基层学科建设再增强和人才队伍“本土化”。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区医院黄志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已在鼓山镇卫生院建设传承工作站,累计“师带徒”6名;在岳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黄志丹名医工作室,对口推动其“老、中、青”中医药人才梯队发展。此外,完成新店镇卫生院、寿山乡中心卫生院、日溪乡卫生院的中医馆内涵提升项目,指导莲心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园区建设。

  五是全面提高卫生监督综合水平。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督检查、违规案件处罚和无证行医专项监督工作。今年以来,累计督导医疗卫生机构674家次,下达《监督意见书》129份,落实整改129家次,立案处罚20起;取缔无证医疗机构7家,行政处罚7人次,处罚金额15.9万元,各卫生类别日常监督覆盖率达100%。

  (四)医防融合,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扩面

  一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今年4月,成立晋安区疾病预防控制局;11月,出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大卫生、大健康”综合监管机制,健全多部门协同的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类传染病监测预警,落实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工作,完善平急结合、快速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全力保障重点人群的医疗救治,平稳有序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和登革热防控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今年4月,组建晋安首个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打通双向转诊通道,努力健全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四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实现医养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共有6家医养结合单位,区医院等7家单位设置有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共有20张床位。岳峰镇凤林社区、象园街道南湖社区获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倡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年内完成2家普惠托育试点机构的建设,新增托位数140个,千人均托位数全市排名第3。同时,在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中,累计开展41场次专场接种,接种第一、第二针HPV疫苗共6267剂次,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标准从每人75元提高至80元(不含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补助9元),全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0万份,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3.2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健康服务5.4万名。持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将社区站、村卫生所全科医生纳入10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聘请区级医院医疗专家作为健康顾问,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家庭病床等服务,全人群、重点人群签约率及慢病患者规管率逐年提高,2023年均已达到市级标准。开展家庭病床试点服务工作,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数量扩大到7家,打通了医院与患者家庭中间的“最后一堵墙”。率先试点在榕台湾同胞医疗健康服务工作,依托岳峰镇桂溪社区台胞公寓、两岸交流中心等场所,设立“晋安区台湾医生工作站”和“台湾同胞健康服务站”,谋划设立台胞定点医院,建立台湾同胞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全方位便捷服务在榕台胞。

  四是多措并举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坚持多措并举,从各个层面纵深推进登革热防控工作。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登革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综合协调、医疗资源统筹、环境整治、宣传舆论等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困难,进一步夯实街道、部门、社区的三级联动机制。

  第二,加强疫情监测。抽调区疾控中心、属地卫生院和社区工作人员,组建60支筛查队伍对疫点核心区、警戒区开展入户筛查,并对疫点及周边区域的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每日监测,目前累计筛查26037人。第三,加强医疗救治。制定《晋安区卫生健康系统防控登革热工作方案》,举办28场登革热疫情防控技术培训会,累计培训2480余人次,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敏感性。辖区公立医疗机构均已设立登革热隔离病房和治疗专区,并安装防蚊纱窗,确保病例得到合理有效治疗。第四,加强消毒消杀。动员辖区各单位加强成蚊速杀和蚊幼孳生地清理,全覆盖开展翻盆倒罐、清盆清罐、环境清理等工作。派出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工作人员与专业消杀力量一起,对风险较大的市场、广场、校园等人群聚集地和地下车库、地下井、抽水泵等易积水、易遗漏区域,进行逐一排净或投药消杀,8月8日以来,全区累计消杀面积约3390.74万平方米。第五,加强督导检查。组建7个区级脱产督导组、6个区文明办督导组、6个卫健局专项督导组,对辖区敏感点位、重点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专项督导行动,同时使用无人机对居民小区楼顶天台、拆迁工地等易积水区域进行巡查航拍,全面消除易孳生蚊虫点位。截至目前,已下发通报43期,督导组现场督导各乡镇(街道)24680户,检查医疗机构1230家次。第六,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媒介加大登革热防控科普宣传力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此外,持续做好统战、综治安全、法治建设、信访维稳、文明城市创建、控烟、垃圾分类等各项日常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协同发展,加快晋安医疗集团建设

  继续深入推动城乡医疗资源联动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医疗集团规划发展、人员、财务、医疗业务、绩效考核、资源配置、规范化培训、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等“九统一”的管理,以及“六融合”发展。区医院在“一院三区”和“六大中心”基础上,完善胸痛、呼吸、创伤、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特色中心,形成医学中心“6+N”格局,推动区医院明年达到三级规模。2个“次中心”进一步加强特色专科建设,从医疗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对山区卫生院进行帮扶,不断提升基层常见病和慢性病规范诊疗能力。4个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与区医院对口学科的互动,逐步完善特色医疗单元模式,着力推动各成员医院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

  (二)坚持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稳步推进区医院感染病防治大楼、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以及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指导王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逐步完善新店、鼓山、寿山卫生院康复联合病房的建设和配置,开展康复病人双向转诊治疗服务,健全“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推进措施,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四星级、五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

  (三)坚持医防融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冬春季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加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科室的医疗救治力量,持续做好学校、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机构的疫情监测工作。继续扩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结合家庭病床工作,探索建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家庭三方相衔接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推进母婴安全行动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区妇幼保健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序推动疾控中心机构改革,落实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疾控中心服务能力。加快创建国家级健康区,建设区域性慢病管理中心信息平台,推动居民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来源:晋安区卫生健康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