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星马两地蜚声武坛的闽籍武林大师黄性贤,在国内曾经鲜为人知。
少年习武 师承名家
黄性贤,字心玄,1910年出生于福州市郊鼓山乡前屿村。
15岁入私立理工学校(现福建机电学校)。在学时喜阅武术著作,同学略有拳技者皆乐从习之。
16岁投拜70高龄的长乐武师谢宗祥(又名“儒司”)为师。谢乃鸣鹤拳名宿,亦为鸣鹤拳与罗汉拳双绝名家。黄朝夕勤练不辍,深得师欢。后谢认为黄拳志非凡,年少有为,而自己年迈,恐误良材,遂函召福州北门新店乡陈世鼎(又名“麻伙”)继受拳艺。陈对黄情同手足。黄白天随师上山采药,早晚习练拳术,功力猛进,成为鸣鹤拳派的后起之秀。
1930年,黄又复拜白鹤拳方七娘嫡系名宿潘椿年(又名“嫩嫩”)为师。潘拳技根底深厚,身手非凡,据传“内如铁,外如棉,收手轻如鸿毛,出手重如泰山”。潘面授指点。潘病重时,又将手抄拳谱秘本相赠,并遗训其艺勿滥传,亦不可秘而不传。时黄始悟武术大旨。
此后,黄又只身赴沪寻师访友。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与青年武术家钟有仁、江海清、杨志成三位太极、形意、八卦名家高足,朝夕相处,苦练技艺达7年之久。黄武艺大进,时沪人称其为“少年武林人物”。
初登擂台 崭露头角
1934年,黄性贤从沪返榕,参加由省国术社主办的福建省国术擂台赛(亦称“国术省考”)。擂台设在福州南门兜南较场(今五一广场)。应考者128人,皆武林各派高手,其中有龙虎庄名宿古田县的黄术美、北派摔跤家张俊起、江湖名手林世凯等。
黄出场9次,连胜8场。冠、亚军之战时,遇漳州的张日章。张擅长南拳鸡法,两腿不凡,擅“日月连环扫”。黄、张决战三个回合。因第一回合,张用“日月腿横扫”,黄以右腿截之,被张绊倒,致使右腿受伤,跳动不灵,屈居亚军。但从此黄名扬八闽,并被聘为福州“善传奇”闽剧班武术指导,导演《少林传》,名噪一时。
黄性贤大师(左一)与太极泰斗郑曼青一家人留影
仗义行侠 御寇传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性贤适青年,血气方刚,见义勇为,先后被委任为马江海军训练营上尉国术教官、林森县(今为闽侯县)抗日自卫团军事参谋等职,在福州城内孔庙(今少年宫)组织青年国术社,并亲任总教练,在南港一带组织青年国术团,训练大刀队200余人,奔赴上海抗击日寇。
1943年福州二度沦陷,黄任福州三区特别上校大队长,多次袭击日寇,当年10月8日日寇“反攻福州之役”,他率领国术社青年突击队,从湾边登陆,在仓前山乐群楼、观音井、苍霞洲一带与日寇遭遇,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回南港。
次日,黄只身潜入市区,直摸日寇岗哨,毙敌一名,缴获机枪一挺。翌年4月11日,日寇一班10余人入鼓山乡后屿村,黄以巧妙手法,乘敌不备。先后活捉日兵两名。
一门三绝 蜚声宝岛
黄性贤深知武术学海无边,1947年又前往台湾投拜太极三杰之一的杨氏太极嫡系郑曼青为师。
郑人称诗、书、画、拳、医“五绝奇士”,太极根深,内功凌厉。郑对黄口授心传,指点太极诀窍,使黄太极造诣更精。黄在台期间,多次参加太极擂台赛,屡压群雄。
1955年,台湾省国术比赛大会,有48名高手竞技,黄荣登冠军宝座。其门生郑显气、林官文分获亚、季军,被赞为“一门三绝”。从此黄性贤更蜚声宝岛、誉满武坛。他先后被聘为台湾国术指导组长、台湾大学太极拳讲师兼台北市福州同乡会太极健身班教练、台北市国术顾问等。
挟技星马 弘扬太极
1956年,黄性贤受聘赴新加坡设班传拳,深受各界欢迎。他先后出任新加坡青年体育中心及华人基督教青年会太极拳教练、榕侨体育会顾问兼教练等职。
1959年他创办新加坡太极学会并亲任总教练。投拜其门下习武者不少是上层人士、社会名流。
1961年,他应聘赴马来西亚设立太极健身学院,致力传技授艺。黄还编创《太极松身五法》、《梅花锤自疗法》等练功健身论著,竭力普及中华武术。现在马来西亚已有黄氏太极分会27所,学员达3万余人。慕名求教者络绎不绝,沙捞越洲元首丹斯里耶谷、丹斯里李汉河、拿督沈经伦等都拜其为师。世界各地太极高手,亦有不少前往深造。黄在星、马及台湾还先后举办8期“国际太极深造班”,为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西德、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港台各地区的太极教练员达数百人。黄到马来西亚后,历任“世界太极联盟”理事长等职。
1970年4月5日,黄在60大寿后,应邀与亚洲摔角冠军廖广成举行了一次为慈善事业筹资的公开擂台赛。廖是纵横东南亚,经常鏖战国际武坛摔角名家。西欧巨霸弗南斯、澳大利亚天神、日本力道山、法国黑影侠、荷兰金刚巨人等都曾败在他的手下。黄与之鏖战四个回合,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至此,黄扬名国际武坛。
1980年,获太极九段特别勋章。(来源:蜚声海外的闽籍太极大师黄性贤 李一端\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