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给能力
立足山海资源,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要食物
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当时被称作“闽东老九”,经济总量排全省最末,是当时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闽东的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全省水平,每年进口小麦和从外省、外地区调入粮食都在1亿斤左右。
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指出:“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什么是大农业呢?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这就是说,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0多年来,沿着习近平同志当年指引的方向,宁德坚持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不动摇,持续深入推进山海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那一座座山,草木葱茏,青翠欲滴。
初夏时节,位于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黄振芳家庭林场郁郁葱葱。上世纪80年代,黄振芳带领家人绿化荒山,并在林中套种马铃薯、玉米。习近平同志听闻此事后,三次赴实地了解情况,称赞“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后来,习近平同志写下《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黄振芳一家在山上陆续种下草珊瑚、黄精等作物,如今林下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那一片片海,碧波荡漾,鱼鸥翔集。
蔚蓝天空下,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白基湾80多口新型塑胶深水网箱紧密相连。渔民根据大黄鱼尺寸大小,将其分别赶进不同网箱。“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强、空间更大,我们公司的大黄鱼年产量由原来的6500吨提高到8500吨。”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海上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说。
那一块块田,阡陌纵横,错落有致。
走进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葛垄村,水稻梯田连块成片。翻整完100多亩梯田,种粮大户夏加兴马不停蹄开始育种,“农业部门发了新种子,技术员手把手培训,我今年更要加油干,争取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我们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主要农产品产量从1990年的142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376万吨。”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康建坂说。
“米袋子”日渐丰盈,“菜篮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这是福州的一句俚语。青,指绿叶菜。三面环山的福州,上世纪90年代初绿叶菜供应严重不足。
小小绿叶菜,连着百姓心。在福州当市领导时,习近平同志把抓“菜篮子”作为第一要务,每天看菜价。他要求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加大养猪、养鸡、养鸭、蔬菜种植的投入,保障市场供应。
在习近平同志任职期间,福州市做到了以“当地生产为主,外地供应为辅”的供应格局,肉、禽、蛋、菜、果都很充足,价格也很平稳。
2023年,福州全市蔬菜产量488.2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37.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07.47万吨。“肉蛋产量可满足本地消费,蔬菜、水产品产量在满足本地消费的同时还大量外销。”福州市商务局局长林汉隽介绍。
多渠道拓宽食物来源,在陆地和近海发力之外,福建向深远海拓展。
在福州,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到福建省后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牢记嘱托,福建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向海洋要食物,建设海洋牧场。
5月7日,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海域风平浪静,踏上“定海湾2号”养殖平台,如履平地。
“平台长60.9米、宽32米,能容纳20万尾优质大鱼,年产量可达500吨以上。”福建鑫茂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统锋介绍,在深远海,藻类、浮游生物种类丰富,鱼类活动空间更大、肉质更鲜美。
福建近年来出台多项措施,建设海洋牧场,做大做强远洋渔业。目前,福建拥有远洋渔船630多艘,作业海域分布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以及三大洋等地,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翁新平介绍。
耕地面积仅占全国0.73%的福建,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2023年,全省水稻每亩单产达405公斤,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5公斤。全省超百亩蔬菜基地达1000多个,全年40%以上冬春蔬菜调供省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