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庄,散步是一门大学问
时间:2025-03-28 17:29

  如今的王庄宛若巨幅的城市拼贴画。高楼玻璃幕墙映照的,可能是境庙的红墙。街巷深处没有名字的小吃摊,会有衣着光鲜的男女专程打卡。水面上,内河游船和传统龙舟竞渡。树荫下,咖啡店的主理人与非遗木雕的匠人攀讲。多年前,老居民就搬进了新社区,而最近,年轻人也发现了传统市场的好。在王庄,新与旧就这样隔街相望,甚至紧密相接,形成温润共生、相互给养的状态。 

  重返王庄,最好的方式是散步。步子可以像河水一样缓慢流淌,然后在下一个街角,汇入一间食肆门前排起的长队,或是组成牌桌边上围观的人群。哪怕城市即将迎来再一次更新,王庄的“附近”也从未消失。市井生活与民俗文化总是鲜活,从手艺到吃食依旧精致用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一如往昔,日子还是热气腾腾。过去与未来交织的光影,指引着我们穿街走巷,沿河向港,再次打开王庄。 

  朱熹讲学堂。如果通过公共交通来到王庄,下车的站点名通常是“紫阳”或“讲堂前”,这些地名有近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古代的学堂书院是大儒聚众讲学之所,地点多设在山水优美、环境清幽之处。南宋时期,朱熹受邀来福州商讨政事,在东门附近创办了“紫阳学院”。因朱熹人称“紫阳先生”,为纪念他在该地办学,这一片区便被叫作“紫阳村”,即今天的紫阳社区。 

  如今漫步王庄一带,仍能偶遇好几处讲堂遗址。位于讲堂路上的讲堂胜境,被视作朱熹讲学堂的旧址,相传正殿里曾挂有朱熹亲笔题写的匾额。片区拆迁时,讲堂被完整地从原址平移了过来,利用原有的房梁和木柱进行重建。围绕讲堂路,紫阳社区打造了一条传统文化主题街区。与讲堂胜境一街之隔的福州则徐中学,朗朗书声与在地文化十分相融。 

  吉道。从晋安河到光明港,水流转而向东,像是温柔的臂弯将王庄抱在怀中。福州四大漫步道之一的“吉道”,将沿岸的公园绿地串联起来。散落其中的,除了供人休憩的凉亭和座椅,还有多处运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区,动静相宜,是周边居民阖家休闲的去处。 

  近水之处,龙舟兴盛。曾经迁居王庄新村的蛤埕、柳宅等地的老居民,在河畔建起了龙舟房。透过门窗的缝隙,可以看到不少倒扣着收纳的龙舟。而河面上飞快出现又消失的龙舟,一齐指向光明港。随着水面愈发开阔,龙舟竞渡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成就了光明港“龙舟港”的美誉。 

  夜幕降临,北光明港路边摆满了摊位,“潮溜街”夜市作为新晋的美食打卡点,继承了王庄夜市的光荣传统。漫步在吉道上,夜跑、广场舞、合唱团不断擦身而过。龙舟队夜训此起彼伏的号子声惊飞了栖息的水鸟,划手们手中的船桨整齐地划破水面,远处城市的倒影荡开,构成一幅新旧交融的图景。 

  晋连路与长福路。晋连路横贯商业广场的南北两区,但相比于标致的商场,老饕似乎更钟爱街头的烟火气。当天色渐暗,沿街门面点亮招牌,霓虹灯连绵不断。四面八方来的食客汇聚到同一张桌上,他们也许在大排档时代就已经相识。海鲜、烧烤、火锅,或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食摊,总是自己吃了几十年的好味道。 

  王庄每一个杂糅又融洽的状态,越是漫无目的,就越容易被捕捉到。要是正巧迷路,绕了一圈回到原点,还能从变化中获得新发现。时间像流淌的晋安河一样不断向前,城市也持续在更新。 

  不曾改变的,是这里积淀下来的市井烟火。即将改变的,是社区中的新生活。是时候重返王庄了,这次我们散着步去。 

来源:晋安区王庄街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