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7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2-04-22 14:56

李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基层社区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建议》(第1074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社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1、严把“入口关”,选好人方面。一是严选用人。在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我局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高线标准选人,积极动员鼓励本土能人贤才依法依规参与竞选,大力选拔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甘于奉献、敢闯敢拼、能够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严格落实“负面清单”要求,建立“1+9+13”审查责任联动体系,即1个区级资格审查组、9个乡街(镇)初审组和区纪委监委、政法委、公安分局等13个区级联审单位,对全区114个村、80个社区共2814名村(居)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逐一审查,剔除不符任职资格的候选人初步人选,把好候选人质量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工作者继续教育及职业技能发展,对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以及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给予100-600/月不等的学历补贴和职业补贴。三是加强各类业务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业务技能,推动培训工作与岗位变化紧密衔接,确保人员素质适应工作需要。其中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及以上组织的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社区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依托两岸社区交流中心通过引进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福建青年建筑师协会、海峡非营利社会组织、村里长交流协会、王审知文化交流会、两岸志愿者协会等47家两岸专业组织共同参与我区社区治理工作,累计举办各类研讨交流、培训访问活动2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人数达19万人次。

  2、创造条件,留住人,建立并落实考核提拔机制方面。2021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1月1日起试行。围绕薪酬待遇保障等有五个特点:一是形成激励机制。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由基本报酬、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组成。薪级工资体现了工作年限越长,工资越高;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体现了多劳多得,鼓励社区工作者休息日在岗提供服务;绩效奖励总额不低于社区工作者当年薪酬总额(不含“六险一金”和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的25%。二是执行岗位等级标准工资。社区正职3400元,社区副职3100元,正副职以外的“两委”成员和党建专职工作者2800元,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2500元,同时学历、职称均有相应补贴。三是保障社区工作者“六险一金”。改变过去社区工作服务站专职工作者“五险一金”单位缴纳部分从个人薪酬中划扣的做法,并提高了社保缴交基数。四是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市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变化幅度以及财力情况,每两年调整一次薪酬。五是拓宽了社区工作者的成长路径。各县(市)区组织、人社部门应按需在空编范围内,拿出一定数量的街道(乡镇)岗位自行组织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招聘可每两年组织一次,也可委托市人社局参加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主干特别优秀的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

  为加快推动落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我局积极协调组织、财政、人社、区人大社工委及各相关镇街,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结合区情实际,提出了若干条落实措施,并经区政府研究通过。在新的薪酬办法下,我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应发工资为5100元/月,实发为4100元/月(含绩效奖励、考勤补贴),比原标准提高700元;“六险一金”月缴交总额平均为2600元,比原标准提高1250元,共提高1970元,有效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3、完善权责利统一机制方面。按有关规定,各职能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确需社区协助完成的行政工作,须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作经费,严格落实人员、经费、场地、制度等保障措施,确保权责对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工作落实落地。经摸底,相关职能部门需社区协助完成的任务大多采取额外补贴方式,如计生、文体、残联、环保、反邪教、民兵等多项工作每月有100-300元不等补贴。为规范社区职能职责,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与社区的工作关系,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整合网格员队伍。采取社区工作者兼任网格员方式,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整合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两委”成员、楼栋长、中心护长、巡防队员、物业人员、社区平安志愿者、保安、社区民警、离退休老人等组成网格员队伍。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目前,全区正由政法部门牵头进行专、兼职网格员工作队伍整合及网格化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深化创新实践,我局将全力配合做好社区网格员队伍管理。二是探索将社区治理层级进一步精细化划分,在全区114个行政村,80个社区搭建“村、社区(两委干部、居站工作人员)—小区(村居民小组长)—楼栋(村居民代表)—梯位长(中心户长)”四级联动治理架构,将全区5700余名村居民代表全部纳入“晋我家”平台,初步形成每名代表联系80-100户居民的工作机制。2019年5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梯位长制度助力社区治理的通知》,明确选任梯位长的总体要求、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奖励等,切实把管理末端精准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再次真诚地感谢您,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并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金琳

  联系人: 李凌焰

  联系电话:83961321

  福州市晋安区民政局

  2022年4月22日

来源:晋安区民政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