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林善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晋安区民间非遗中医、中草药研究协会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也对您一直以来致力于民间中医、中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由衷敬佩。
我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完善了以晋安区医院为龙头,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投入资金用于晋安区医院和各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科、中药房、康复科建设,晋安区医院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设置中医科病床,黄志丹主任医师被确定为2021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同时,我局鼓励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积极申报“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继承人”,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
各基层医疗机构按省市部署,开展“中医馆”建设,并不断提升中医馆水平。鼓山镇卫生院已成功申报福建省精品中医馆,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功申报福州市精品中医馆。新店镇卫生院、寿山乡中心卫生院、日溪乡卫生院正进行中医馆内涵提升建设工作。同时,我区正在新建晋安区中医院,选址在“鼓山镇前横路以西、福马路以北(鼓山镇卫生院周边)”,用地面积约1.8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展建设,一期建设一栋五层门诊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已建成投用;二期拟建一栋十三层病房医技综合楼,建筑面积约1790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4年9月建成。项目全部建成后,晋安区中医院预计可达到二级中医医院水平。
我区还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鼓励辖区内有条件的单位申报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现建设有修园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一带一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园区,后续我区也将大力支持基地的建设,更好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时,我区积极调查辖区内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遗存情况,配合完成市政协开展的《叙事——福州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的集体记忆》编纂工作,我区建彬中医外科诊所供稿的《陈建彬及其“陈氏烧伤科”》被收录其中。此外,我区十分重视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强的中医药疗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修园陈氏中医头部理疗手法”、“陶氏骨伤中医治疗法”已成功入选晋安区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针对您所提出的成立晋安区民间非遗中医、中草药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意见,我区将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立足我区特点,进一步加强民间中医技术、中药方剂的发掘、研究、传承、保护和开发,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推进晋安区中医院建设,待晋安区中医院正式建成,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取得一定群众公信力后,由晋安区中医院牵头,组建晋安区中医药学会或依托市中医药学会成立市医学会晋安分会,负责开展基层中医药发展、民间中医中药技术发掘保护、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工作,并可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深入开展民间中医药技术的科学研究。
2.是在国家开展的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和市政协开展的《叙事——福州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的集体记忆》编纂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查我区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遗存情况,全面掌握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遗存的数量、分布、本体特征、基本数据、保存情况以及其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情况,评价我区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遗存现有的生存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以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3.继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的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做好创建工作,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群众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提供体验平台,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提供有力支持。
4.积极挖掘我区优秀的传统医药,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疗法申报非遗项目,更好地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
5.继续做好我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及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后期也将在区中医院开设中医名医工作室,为我区民间的中医名医提供优质的执业条件,以进一步促进民间中医药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陈魁钺
联系人:赵鹏
联系电话:0591-88055680
福州市晋安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4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