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朝代表:
《关于推进企业发展的建议》(第1068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晋安区企业发展工作的关注与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出台实施方案。我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榕晋委发〔2023〕3号),并结合晋安实际,将重点任务予以分解,形成分工方案,进一步落实落细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下达惠企资金。2023年我区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29亿元,兑现惠企资金约1.45亿元;2024年截至3月,我区共下达惠企资金4241.8507万元,缓解企业流动资金难题,提升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的安全感与积极性。
3、拟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我区原建筑业扶持政策《晋安区加快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榕晋政办〔2021〕87号),已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为进一步激发我区建筑业发展后劲,我区拟出台《晋安区加快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稿)》,已由区政府2024年第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扶持政策通过税收奖励、办公用房补助、品牌质量创建提升奖励、资质晋升奖励等惠企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有力促进晋安区建筑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1、表彰先进民营企业。2023年9月22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2022年度晋安区“纳税贡献大户”表彰大会,邀请辖区重点民营企业共创盛会,对税收贡献前20名企业予以表彰,并由海王福药等优秀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信心和动力。
2、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育和引领。2023年10月18日,我区召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汇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阶层精英代表,开展了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探讨行业前沿等“晋安新智荟”活动,进一步发现和跟踪培育一批坚持创新引领、专注主业实业、大胆开拓市场、担当社会责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3、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我区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行”的原则,深入一线了解掌握并协调解决企业市场拓展、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及增资扩产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难题。2023年走访企业153家次,2024年截至目前走访企业74家次。建立“企业家接待日”机制,2023年召开“一企一议”会议22场,推进解决企业及项目问题730个;2024年截至目前召开“一企一议”会议6场,推进解决企业及项目难题167个。深化政企沟通协商,构建“企业诉求-平台吹哨-部门报到”助企服务制度,提升“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福建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等涉企平台服务效能,开通“书记、区长热线电话”,定期回应诉求,反馈办理结果。编印优惠政策汇编,完善“投资晋安”微信小程序,建立税费优惠政策推送机制。推出“晋享优服卡”,提供信贷支持、子女教育等10大惠企服务。开展优惠政策宣传和政策辅导,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助力企业充分了解政策、享受红利。
三、强化融资支持保障
1、完善金融创新机制。研究制定《晋安区2024年产业基金专项行动方案》,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我区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金融特派员”机制,聘任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1家银行、1家证券机构共13名专业人才,组成精英团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开展产融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唱戏”的方式,积极搭建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2023年共举办18场政金企对接会,2024年第一季度已举办3场政金企对接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50个,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约14亿元。
3、用好用足纾困政策。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辖区企业融资难题,2023年我区企业先后获批第八期纾困专项贷款245笔,金额累计39934万元,在两期提质增效贷中先后获批80笔,金额累计15410.19万元。
4、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榕腾计划”,加强永正检测、中信网安等24家民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2023年我区助力盛丰物流、喜相逢集团2家优质企业成功上市。成立晋安区“三创”产业基金,利用基金扶持项目落地,通过开展产业基金论坛研讨会,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和基金落地晋安。
5、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我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个,惠及群众2万多人,由区国投集团作为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做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招投标、建设施工、验收结算等事宜。项目资金方面,根据《晋安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2021-2025年)》(晋政办〔2021〕147号)文件精神,区房管局积极申请中央、省级专项补助,项目所需费用扣除补助后,剩余部分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此外区国投集团也积极申请专项债,用于区财政承担部分。
四、强化载体要素保障
我区探索试行“工业上楼”创新举措,破解中心城区工业载体制约瓶颈。依托村镇厂房,培育壮大初创民营企业。加大建载体、扩增量,精准把脉企业用地需求,利用专项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及产业用房。深入实施“工业提振”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晋安三创中心、湖塘科创园、融媒体数字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用,建设产业载体超10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滚动盘活产业用地167亩,推动列入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先行区。福兴经济开发区A2-B地块完成土拍已动工建设,将磁吸产业链上下游,打造6万平方米光电产业园。
五、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我区深化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以光电和软件为主导、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特色的“2+2”创新型都市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紧密合作,成功引进年销售额达30亿元的高意集团全球销售中心,兆丰华、海王福药、海峡环保等龙头企业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三耀科技高性能激光器生产线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未来无线等9家企业入选2023年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2018年至今,我区为辖区内数字经济企业争取省、市专项补助共计3520万元。积极推进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智慧化项目建设,为民众提供涵盖“吃住行游娱购”全方位服务,促进医疗资源线上整合,全区电子病历使用率91.06%,已完成双向转诊77人次,共享远程心电信息400条,共享检验信息5161条,共享影像信息27条,电子病历使用数15.43万次。加快思嘉环保等18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改投资增长率跃居全市首位。
六、强化人才战略支撑
我区贯彻“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围绕市人才公寓建设人才公园、人才林、博士论坛等,打造“榕博”教育品牌;区人才综合服务港建成投用,为到“港”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已为70余家企业提供专属人才项目申报服务近200件。开展科创走廊建设增效行动,顺利完成科创走廊三年建设目标,福州国际人才港鼓岭基地建成启用,2023年举办引才聚才活动139场,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45名、高技能人才1632名,人才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三。
七、加快推动技术创新
我区坚持以赛赋能、以赛聚才、以赛兴产,接连办好第八届“创客中国”光电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场国家和省市行业赛事,一些重大创新成果脱颖而出、捧得大奖,正在加速对接、落地转化。2023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R&D)突破13亿元、增长33.1%,增幅全市第二;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7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积极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小升规”和技术改造,及时兑现奖励补助,促进企业达产增效。2023年我区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对接落地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新增3家省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拓天生物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八、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
我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建立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做到放开准入和严格监管相结合。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减法免罚”等执法新措施,充分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我区共对14家企业给予不予行政处罚,对25家企业给予减轻行政处罚。
九、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我区99.91%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91.06%的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政务服务综合考核连续七年、营商环境考核连续五年位列全市第一。我区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区营商环境建设中心”,设立3个营商环境观察点,广泛收集企业政策享受情况、各市场主体遇到的难题、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市场主体的感受和诉求,全方位监督晋安区营商环境建设。聘请各行业的营商环境及政务服务体验员通过现场办理、陪同办理等形式,站在群众的角度,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问题。为践行“一栋楼办公”理念,我区正在整合“两中心”现有资源,积极推进智慧化“政务服务综合体”转型。
下一阶段,我们将始终坚持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减负降压、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蓄势赋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以贯之抓好服企惠企工作。晋安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贡献,我们将与广大民营企业家一道,凝心铸魂、齐心协力推动晋安企业再创新佳绩、晋安产业再结新硕果、晋安经济再上新台阶。
再次真诚地感谢您的建言,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晋安区经济建设发展,欢迎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林向阳
联系人:吴丹
联系电话:0591-83599329
福州市晋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4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