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郑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第172001号)我局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辖区概况。辖区总面积522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2个乡、3个街道,113个建制村、75个社区,全区常住人口81.65万人,农村人口约10.8万。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7家,其中区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个1家,民营中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8个、中医门诊部3家、中医诊所70家,中医坐堂医诊所4家,村卫生所(室)92家,各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67人,中药剂师100余人,每个乡镇街都设有中医馆、建有中医康复服务基地。区域内中医药文化发展迅速,短短数年间区属博爱中医医院、中轩堂中医门诊部、融乐中医门诊部、衍善安堂中医门诊部和多家中医坐堂医诊所、中医康复诊所等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落户晋安大地,我区中医药技术优势逐步彰显。
(二)提升服务内涵
1、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我区完善了以晋安区医院为龙头,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区属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乡镇卫生院建设完成“中医馆”。85.2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执业医师,75%的村卫生所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配备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9家基层医疗机构采取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康复科配置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等基本设备和诊断类、针疗类、灸疗类、中药熏洗类、牵引类、电疗类、磁疗类、康复类等其他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药人员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各基层医疗机构均有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架、调剂台、药戥、电子秤等,配备中药饮片300余种,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
2、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管理考核。按照《晋安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评方案(2017年)》要求,将中医药服务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考核内容,考核分数占总业务分的20%。
3、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室)中医药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区医院能开展红外线治疗、针刺运动疗法、手指点穴、中频脉冲电治疗、放血疗法、牵引、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鼓山卫生院加入福州市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市中医院专家定期在鼓山卫生院设置专家门诊;寿山卫生院和省三人民医院开展协作,中医药专家定期上山门诊,极大方便群众就诊;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康复医院、市八医院协作,中医药康复专家定期门诊;利用专家开展传帮带等模式,积极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方便辖区居民。据统计 ,从2012年到2015年底,全区中医药服务量从66776提升150944人次,提高126%。其中区医院中医诊疗人次从40784人次提高到62820人次,提高54%。社区卫生服中心中医门诊人次从7165人次提高到51769人次,提高622%。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人次从28762人次提高到36355人次,提高27%。
(三)加大中医药人才培训
1、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非常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社区卫生服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为35.1%,中医全科医师占全科医师比例36.2 %。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我们重点加强在职人员培训:一是组织在职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医技能培训班,使中西医人员都能够掌握各科基本理论和中、西两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二是依托晋安区医院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队伍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三是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福建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目前,我区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的中医类别医师均接受过福建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2、积极推动确有专长人员和传统中医药师承人员的确认和考试报名工作,加强民间中医药的整理发掘和人员培训。目前我区获得确有专长人员并取得医师资格1人,传统医学师承人员10余人,正在培训学习当中。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推进中医传承人员等培养学习,我区共选送10余名人员参加名老中医传承工作。
3、近年来,我区人才招聘招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3人。这些人才的引进,短时间充实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工作,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辖区居民的欢迎。
4、区医院、鼓山卫生院、区妇幼保健和山区三家卫生院积极建立了全面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职称晋升人员到山区下乡一年,帮扶山区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同时我们还定时组织区医院专家到基层下乡指导中医药工作,开展义诊、专家门诊、带教等。
(四)加大宣传,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将中医药文化科普惠民知识的宣传,纳入公共卫生健康宣传教育考核中,持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中医义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邀请市中医院知名老专家坐诊,持续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近三年来发放宣传单29万余份,健康知识讲座181场,宣传人数32万余人,社区和村委覆盖率100%。
(五)多措并举,加强中医药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间形成攻坚合力,把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基层中医药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贯彻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保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投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2、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发挥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作用。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报销范围,同时提高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要求,鼓励中药饮片的使用。
3、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依托区医院成立晋安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根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三伏灸、中药内服法、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免费为全区4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确保学得会、用得上。
4、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服务技术、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公共卫生的服务半年度考核。积极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和儿童中医调养健康管理工作,社区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科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人员,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实施好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38.1%,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40.2%,中医健康教育占健康教育内容的40%以上。其中,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和健康操等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5、加强中医药项目建设。从政府层面积极谋划区中医院发展建设,争取人员编制、项目规划,筹措和市中医院合作建设。结合区医院二甲医院创建工作鼓励区医院创建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进行建设。区医院按照标准提升康复科建设。在具有康复设备和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内全面启动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建成7家中医馆。
6、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出台《晋安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施方案》,明确鼓励以中医为核心的特色专科诊所建设,积极引导民营资本、中医老专家开办中医医疗机构,辖区内中医医疗机构100余家家,占比31.38%,进一步满足了我区居民对中医药需求。
二、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一)创建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为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让人民享有更加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6〕283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医改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全面规划,将创建工作“四个纳入”
通过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我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将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纳入各个政策层面,全面规划,全面推动。一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将创建工作纳入2017年区政府工作要点。三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规划,强调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打造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全面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质量。四是将创建工作纳入晋安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中医药“防病、治病、康复”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工作机制
1、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在绩效考核和各种检查评审中将中医药工作列为重要指标。
2、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强化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
3、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加强中医药人员招聘和培养。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鼓励老中医师带徒。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5、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依托区医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开展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工作。
6、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可及性和可得性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卫生事业的关心和关注,衷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陈魁钺
联系人:何旭东
联系电话:0591-88055680
福州市晋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7年4月6日
主办:晋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晋安区大数据服务中心联系电话:0591-83640512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