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福建省文旅厅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荐评审视频会召开,晋安区作为全省14个入围县区做了推荐发言,区政府林柳强副区长,鼓岭管委会以及区文体旅局、区旅发中心、区委人才办、区建设局、区资源规划局等部门参加。
按照推荐评审会程序安排,由林柳强副区长代表晋安区从区情概况、远景展望、发展规划、主要支撑、重点举措五个方面作了汇报,详细阐述了晋安区围绕“福聚晋安、乐迎八方”区域品牌,在创建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中的规划布局和特色亮点。
近年来,晋安区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按照文旅融合的要求,从金融、乡村、休闲、生态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 延伸产业链、催生新业态,着力培育创建了一批,如:寿山国石、茶旅融合、鼓岭康养、闽越文化、数字文创、北峰乡村生态旅游等农文旅融合的优势产业链。2022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8.61亿元,同比增长18.6%,接待游客1006.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44亿元。
全力开展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要举措。力争通过三年创建周期,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下一步,晋安区将依托文旅资源齐全、开发类型多元的优势,通过实施“十大专项推进行动”,抓实五里亭国际茶叶联合交易中心、寿山国石小镇、天之眼(爱摩轮)城市文旅综合体、福州龙巢野生动植物王国、福州电视中心二期(广电融媒体产业园)、桂湖片区提升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鼓山旅游景区5A级,皇帝洞景区4A级创建。统筹用好串珠公园、生态公园、滨河步道等生态资源优势,联动东二环泰禾广场,打造环晋安湖区域消费中心,常态化开展旅游消费活动。
同时,通过健全“六项工作机制”,建立集部门联动、资金保障、用地协调、招商引资、人才培育、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