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

欢迎访问晋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安区2016年1-12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晋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2-16 16: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从全区1-12月市区考核指标增长情况和在全市排位情况分析,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全区整体经济呈现“发展支撑不强,经济逐步下滑”的特点,多个指标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经济下行压力大。

一是企业减产面持续居高不下。今年以来,减产面一直没有低于45%。根据联网直报的9个专业数据统计,12月份“一套表”联网直报减产企业257家,占企业总数的43.3%。其中:规上工业减产68家(占46.3%),建筑业减产65家(占48.1%),限上批发业减产30家(占53.6%),限上零售业减产25家(占27.2%),限上住宿业减产7家(占50.0%),限上餐饮业减产4家(占25.0%),规上服务业减产58家(占43.3%),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减产17家(占33.3%),规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减产3家(占60.0%)。

二是企业退库压力大。2016年因搬迁、停产、减产等原因,全区退库企业68家。其中:工业8家,批发业19家,零售业10家,餐饮业3家,服务业21家,其他与盈利性服务业5家,互联网信息软件业2家。今年还有一批企业面临退库风险。

三是企业执行统计制度还有欠缺。据统计,12月份全区共有29家企业出现零报现象,占全区企业的4.9%。按乡镇(街道)统计,鼓山4家,新店2家,岳峰9家,宦溪1家,寿山1家,日溪2家,茶园4家,王庄4家。据分析,出现零报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搬迁或员工迟报等。

四是在库企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全区594家在库企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房屋建筑业、农具零售、汽车零售、茶叶零售、道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在行业内的比重都较大,这些产业由于受产能过剩、消费下滑、需求不足、产业转移等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以致今年我区GDP增速明显放缓,远低于去年同期10.3%水平。

二、新增入库工作有起色,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一是企业新增入库工作进展较好。全区新增入库企业84家(月度新增42家),其中:规上工业7家,建筑业8家(月度新增6家),限上批发业11家(月度新增7家),限上零售业26家(月度新增15家),限上住宿业1家,限上餐饮业1家(月度新增1家),规上服务业30家(月度新增13家),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22家(月度新增10家),规上互联网信息软件服务业2家(月度新增1家)。今年以来岳峰、鼓山投入大量精力挖掘零售企业,其中:鼓山新增9家,新店新增3家,岳峰新增12家,宦溪新增1家,日溪新增2家,茶园新增3家,王庄新增13家。

二是新增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区新增的84家企业中,除住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外,其余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规上工业拉动增长0.78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增长2.37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拉动增长7.98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拉动增长9.57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拉动增长0.16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拉动增长4.22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拉动增长14.94个百分点,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拉动增长60.71个百分点,规上互联网信息软件服务业拉低增长9.15个百分点。

三、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但减产情况严重。

全区77家较大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13.5%),贡献了全区60.0%以上的产值(收入)。但是全区还有29家企业出现减产,占全部重点企业的37.7%,其中:规上工业12家,建筑业2家,限上批发业1家,限上零售业1家,限上住宿业3家,限上餐饮业2家,规上服务业5家,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3家。此外,还有多家企业面临搬迁情况。

四、工业经济持续缓慢回跌,增长的空间有限。

一是工业产值与增加值略有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11月份上升了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11月份上升了9.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

(1)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趋势与工业产值不断提高的矛盾突出。从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从157家减少到147家,企业的月度产值却屡创新高,从当时的不足33亿元提高到现在的36亿元以上,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超水平发挥,但也是难以为继的。

(2)工业增加值率持续降低。由于全区工业产值不断提高,但能源消耗、资产总计、累计利润总额、营业税金累计、应缴增值税累计、平均从业人数却没有随产值增加而同步提高,累计营业成本却不断提高,导致2016年的增加值率从2015年的28%下滑到26%,下滑了2个百分点。从7月起,全市开始正式使用该数据,规上工业增加值应声回落。

(3)从去年7月份起,规上工业产值也逐渐提升,造成今年月度完成量与去年同期差距缩小,即增长空间被压缩。

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区内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上下游产业链,相互之间的需求较少,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目前我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上,在全区29个行业中,属于传统行业的有20个,共涉及110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4.8%,累计实现产值343.39亿元,增长3.9%,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79.0%。以上企业面临利润低、招工难、租金高、拓展空间不足等难题,外迁意愿强烈。相对而言,科技含量高、利润大的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医药、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专用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石油加工等行业,涉及37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1.0%,累计完成产值91.52亿元,增长14.2%,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21.0%。

三是行业增长不均衡。从全区29个行业分析:

(1)实现正增长的行业达到17个,比11月份减少1个。其中:有2个行业增长超过30%:汽车制造业(62.5%)、医药制造业(36.3%)。有1个行业增长超过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8%)。

(2)出现下滑的行业达到12个。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1%)、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5.0%)、纺织业(-10.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0%)、农副食品加工业(-2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8%)、仪器仪表制造业(-40.9%)、专用设备制造业(-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6.6%)。

(3)计算机制造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区10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7.02亿元,增长19.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高意通讯、高意光学、嘉威电子、琴声电子等4家企业贡献。

四是亿元以下企业发展迅速。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亿元以下企业是保证全区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石。目前全区亿元以下规模企业有67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45.6%,但产值仅占全区的8.5%,增长8.8%高于全区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由于今年有1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面临搬迁或减产问题,亿元以下企业较快增长,将填补今年工业的一些缺口,对全局发展有利。

五是工业能耗平稳增长。1-12月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78506万吨标准煤,增长8.0%。其中电力45738亿千瓦时,增长8.0%。电力消费量前十的企业是:兴广恒玻璃、高意通讯、福华纺织、顺大运动品、华科光电、高意光学、海王福药、红庙岭、思嘉环保、峨嵋腊石矿。1-12月综合能耗增幅超30%的企业共23家,与产值同比增幅趋势相反的则高达35家,反差较大的有森绿鞋业、吉祥照明、亿达食品等。

六是财务情况分析。12月份147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营业收入421.84亿元,增长6.1%;资产总计177.24亿元,增长11.11%;累计营业成本374.27亿元,增长5.67%;累计利润总额16.67亿元,增长19.3%;营业税金累计4.4亿元,增长4.6%;应缴增值税累计4.7亿元,增长1.3%;平均从业人数5.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但社会投资强度不足。

受到历年基数增加、整体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自去年以来投资增长呈现持续下滑趋势,1-12月投资增幅又比11月份低1.9个百分点,距离12%的全年目标有较大差距。

一是项目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12月实现项目投资341.89亿元,下滑9.3%。项目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项目投资来源有限。从投资规模看,零星项目达到487个,其中鼓山、新店两镇分别落实项目112个135个。(2)2016年实施的66个重大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为2.89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4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产业项目19个,缺乏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3)部分省市属企业协调较困难,配合度较差。

二是房地产企业入库任务重。1-12月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12.30亿元,增长68.1%。12月份完成22.53亿元,主要是浮村新城、园中新苑、融侨悦城、鹤林新区二期等单位贡献。主要问题:(1)房地产项目存量不足,目前全区在库的房地产项目52个,其中16家企业已经完成,9家企业已经完成投资80%以上,只有15家还处于稳定投资期。(2)房地产企业入库前期进度偏慢。按现在进度,10月份首融锦江花园(23.6亿元)、世茂连潘天城(地价44.1亿元)、香开连天(地价12亿元)等项目预计可以入库;而鲁能花苑(地价5.21亿元)项目无法入库。

三是工业固投继续高速增长。1-12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业固投93.02亿元,增长27.3%,实现了高增长主要原因是12月份当月完成了7.44亿元,同时去年的基数也较低。主要问题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极少。全区194个工业投资项目中,5000万元以下的投资占189个,累计完成投资78.03亿元,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仅5个,完成投资21.56亿元。

四是民间和国有投资都趋于活跃。1-12月民间投资约494.7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8.6%;国有投资约63.73亿元,占11.4%。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百日攻坚行动”,带动了房地产企业和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

六、

建筑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增长势头不明显。

从我区纵向分析,虽然在年初预期不好,但从3月起,都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与全市总体增长基本同步的。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的增加,预计建筑业后续持续增长空间不足,全年的增长空间有限。

一是企业退入库较频繁,建筑业企业继续减少。当前全区共有134家资质内建筑企业,累计比上年减少3家。其中,新增了8家企业(福建蓝海怡建设有限公司、福州康柏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福建国智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雄日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金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瑞源电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明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迁出5家企业(福建恒辉建设有限公司、福建鑫辉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州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地质工程公司、福州天汇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关停并转退出一套表企业5家(福州市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福建省卓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福州福铁华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长城冷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基数应保留一年,基数约11.14亿元)。

二是企业产值缓慢回升。从2月份以来,建筑业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势头。从1-12月整体上分析,10亿元以下企业实现了较大增长,对全区贡献较大。其中:(1)1-5亿元企业24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23.1%,累计产值53.11亿元,增长4.4%。(2)5-10亿元的企业5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14.9%,累计产值34.18亿元,增长-2.3%。(3)超10亿元的企业4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46.0%,累计产值105.78亿元,增长25.9%。(4)在9家5亿元以上企业中,有2家企业出现下滑。其中:福建省榕圣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8.0%)、永同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1.6%)。

七、内外需求继续下滑,回升的动力不足。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月增速比11月份下滑0.1个百分点,完成了全年目标13.5%。总体来说,受全市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区消费快速回升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受房地产销售市场影响的家电、家具、建材等相关产品的需求不足。主要特点:

一是批发业有所回升。今年以来批发业显现了强烈的下滑趋势,分行业看,有22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出现较大下滑。分别是:电气设备批发(-52.5%)、化肥批发(-39.2%)、其他文化用品批发(-6.6%)、汽车零配件批发(-10.8%)、汽车批发(-50.7%)、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4.7%)、五金产品批发(0.0%)、

西药批发(-19.7%)、鞋帽批发(-54.9%)、烟草制品批发(-1.4%)石油及制品批发(-100.0%)、种子批发(-100.0%)。其中有6个行业下滑幅度在20%以上。

批发业的出现的新特点是:

(1)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业止跌回升。从7月份起,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业出现回升势头,进入12月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1-12月累计实现收入89.58亿元,增长20.0%,拉动全区增长了6.0个百分点。

(2)烟草制品业持续低迷。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烟草制品业已进入了低增长、下滑的通道,1-12月完成收入92.45亿元,增长-1.4%,拉低批发业增长0.5个百分点。

(3)服装批发业稳步上升。1-12月实现收入26.92亿元,增长40.9%,拉动批发业增长3.1个百分点。

(4)建材批发业也有较大反弹。1-12月实现收入11.37亿元,增长123.4%,拉动批发业增长2.5个百分点。

(5)亿元以下企业快速增长。全区42家亿元以上企业占全区企业数量的75.0%,实现销售收入32.24亿元,增长了101.5%,占全区批业销售收入的12.9%。

二是零售业较大回升。在6月份已经上升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12月份再次上升0.3个百分点,取得了今年以来的最好成绩。主要是今年新增的26家企业(月度新增15家),累计新增收入24.70亿元,拉动零售业增长9.6个百分点,对社零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主要特点:

(1)分行业看,零售业形势全面好转。全区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15.8%)的指标有9个。分别是:百货零售(16.9%)、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23.2%)、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39.9%)、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20.8%)、酒、饮料及茶叶零售(19.3%)、通信设备零售(18.6%)、肉、禽、蛋、奶及水产品零售(21.4%)、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零售(1107.4%)、涂料零售(172.5%)。只有3个行业出现下滑,分别是:机动车燃料零售(-11.8%)、日用家电设备零售(-3.3%)、药品零售(-22.3%)。

(2)全区最大的10个零售行业贡献率不断高。累计贡献销售收入315.66亿元,占全区的81.9%,拉动零售业增长9.0个百分点。其中:百货零售(实现收入14.27亿元、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超级市场零售(实现收入10.78亿元、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实现收入31.66亿元、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家具零售(实现收入102.71亿元、拉动增长1.8个百分点)、酒、饮料及茶叶零售(实现收入28.50亿元、拉动增长1.3个百分点)、粮油零售(实现收入29.20亿元、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其他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实现收入16.15亿元、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汽车零配件零售(实现收入12.50亿元、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汽车零售(实现收入52.78亿元、拉动增长0.9个百分点)、日用家电设备零售(实现收入17.11亿元、拉低增长0.2个百分点)。

(3)零售业重点企业基础薄弱。全区零售业主要依托于14家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40.04亿元,增长8.4%低于全区平均增幅7.4个百分点,占全区零售额的62.3%,比重有了较大下滑,表明控制工作有所成效。其中:鼓山4家(福州龙泽投资有限公司、福州嘉利德斯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福州中山东港家具有限公司、福州威石艺术品贸易有限公司),比重为54.5%;新店2家(福州永力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福州金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比重为76.8%;岳峰3家(福州喜盈门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南方建材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天赐建材有限公司),比重为75.3%;茶园3家(福州麦多万嘉超市有限公司、福州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福州火车站商贸城有限公司),比重为69.0%;王庄2家(福州联合闽津茶业有限公司、福州福百祥壹玖伍捌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比重为56.7%。但是这14家企业大都存在基础台帐薄弱、数据匹配度低等问题,随着国家监管措施不断加强,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限上住宿业停滞不前,餐饮业增长喜人。1-12月限上住宿业增长12.4%,主要是受福州晋都酒店有限公司(-7.5%)、福州华威大饭店有限公司(-13.5%)、福州金辉大酒店有限公司(-15.5%)、等3家企业收入下滑影响。餐饮业增长了20.3%,主要是由福州豪亨世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45.4%)、福州飞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74.3%)、福建圣洪餐饮有限公司(29.9%)。等3家企业贡献,填补了德记农家酒楼、帝豪酒楼退库产生的缺口。

四是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全面回落。该指标是涉及GDP的第二大指标。由于去年新增入库的京福闽赣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从7月份起正式退库,导致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应声回落。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标调控出现误差。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区大力加强对福建喜相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福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福州泰禾新世界商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调控,但没有考虑到福建铁路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去年同期数据的波动情况(去年8月当月多收入了1亿元),导致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率下滑了约7-8个百分点。

(2)楼宇潜力没有被有效挖掘。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务服务业增长还有一定空间,1-11月虽然商务服务业增长60.5%,但从楼宇企业的摸底情况分析,还有很大的空间。

(3)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下滑。1-11月累计下滑了13.4%。主要是受福建四创软件有限公司、福建佳视数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家公司影响,但福建邦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增长了34.5%和15.5%。

八、其它区委、区政府关注的行业发展情况

一是市区“百日攻坚行动项目”进展情况。1-12月,全区共有47个市区两级百日攻坚行动项目纳入统计,累计完成投资157.4亿元,12月当月完成9.5亿元。其中:区级百日攻坚行动项目30个,累计完成投资58.0亿元,12月当月完成1.7亿元。市级百日攻坚行动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99.4亿元,12月当月完成7.8亿元。

二是楼宇经济潜力大,但开发程度较低。根据楼宇办提供的资料,到7月止全区共确认企业1.35万家,其中楼宇企业6320家。经与名录库企业对比,到12月底止,全区594家“四上”企业(不含固投项目)中,纳入控管的仅201家(含楼宇外),仅占“四上”企业的33.8%,占全部企业的1.5%。以东二环、五四北、世欧广场等3个城市综合体为例,目前仅有17家企业在库统计,占已入驻经营企业不到3%。其中:东二环泰禾11家,五四北泰禾4家,世欧广场2家。

三是物流业发展优势下降,企业流失严重。根据行业归类,物流业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含道路、水上、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货物运输代理、其他运输代理、仓储、快递服务等。2015年全区物流业收入约215亿元,约占全市的10%,物流总额(指物流商品总价值)约2400亿元。多年来,受福州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闽侯、福清、长乐、连江、马尾等县(市)区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而我区受制于土地租金上升、福兴经济开发区整合、钢材建材市场搬迁等影响,今年以来全区物流业收入持续下滑。

据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1-12月全区共有23家在库物流企业,累计实现收入12.33亿元,增长1.4%。有11家企业减收,盛丰物流、宏捷物流分别增长-3.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