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

欢迎访问晋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安区2017年1-11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7-12-26 17: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1-11月,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东进南下”的战略机遇,聚焦“攻坚2017”,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呈现了平稳发展态势。但是多个指标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1-11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1月份各经济指标数据的支撑情况看,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比预想的要差得多,高增长指标高得勉强,有底气的只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零售业、住宿业、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指标;而低增长的指标低得没有信心,形势十分严峻。

  (一)企业经营较困难,经济下行势头明显

  一是企业减产面继续高企。根据联网直报的9个专业数据统计,11月份“一套表”联网直报减产企业181家,占企业总数的30.8%,比上月减少33家,比去年底减少37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其中:

  规上工业减产31家(占21.4%),比上月减少22家;

  建筑业减产52家(占42.3%),比上月增加5家;

  限上批发业减产19家(占38.8%),比上月减少3家;

  限上零售业减产22家(占23.2%),比上月减少4家;

  限上住宿业减产5家(占31.3%);

  限上餐饮业减产5家(占41.7%),比上月增加2家;

  规上服务业减产47家(占31.8%),比上月减少11家;

  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减产11家(占17.2%),比上月减少3家;

  规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减产4家(占33.3%),与上月持平。

  二是企业退库压力大。2017年以来,受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增资扩营等因素影响,全区有一大批工业、社零企业存在搬迁、停产、转产等情况。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共有搬迁、停产、转产等类型企业43家。这些企业的去留对我区影响十分明显。其中:

  (1)工业企业53家,2016年实现产值154.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5.5%;

  (2)餐饮业企业1家,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万元,占全区餐饮业营业收入的2%。

  三是企业执行统计制度还有欠缺。据统计,11月份全区共有53家企业出现零报现象,占全区企业的9.0%。按乡镇(街道)统计,鼓山17家,新店4家,岳峰12家,宦溪5家,日溪2家,茶园5家,王庄7家,象园1家。据分析,出现零报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搬迁或员工迟报等。

  四是在库企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全区588家在库企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房屋建筑业、农具零售、汽车零售、茶叶零售、道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在行业内的比重都较大,这些产业由于受产能过剩、消费下滑、需求不足、产业转型、拆迁改造等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增资扩营的意愿下降,今年全区GDP增速出现放缓迹象,预计将低于去年同期10.3%的水平。

  五是企业入库工作进度不理想。全部新增入库企业47家(月度新增13家),其中:规上工业1家,建筑业7家(月度新增7家),限上批发业6家,限上零售业9家(月度新增2家),限上住宿业2家,规上服务业22家(月度新增4家),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13家(月度新增1家),规上互联网信息软件服务业6家(月度新增1家)。月度新增入库工作进度慢,其中:鼓山新增4家,新店新增1家,岳峰新增1家,寿山新增1家,茶园新增3家,王庄新增3家。

  六是新增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全区新增的47家企业中,除住宿业外,其余都增长较缓慢。其中:规上工业拉动增长0.005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增长0.5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拉低增长0.9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拉动增长1.0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拉动增长14.8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拉动增长3.7个百分点,规上互联网信息软件服务业拉动增长17.3个百分点。

  七是重点企业拉升作用明显,但减产情况严重。全区87家较大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14.8%),贡献了全区60%以上的产值(收入)。但是还有12家重点企业出现减产,占全部重点企业的14%。规上工业重点企业共30家,拉动增长10.5个百分点,但有4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2.3个百分点;建筑业重点企业共13家,拉动增长13.6个百分点,但有3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3.6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重点企业共18家,拉动增长17.4个百分点,但有1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0.0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业重点企业共2家,拉动增长15.0个百分点,但有1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0.2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共15家,拉动增长28.4个百分点,但有3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1.3个百分点;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重点企业共5家,拉动增长36.0个百分点,但有3家企业减产,拉低增长5.4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持续缓慢回跌,增长的空间有限

  一是工业产值与增加值同步下滑。主要原因是:

  (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偏高。第三季度,全市PPI为104,晋安区为105,严重拉低了增加值增长。以我区为例,1-11月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12%,换算为现价规上工业增加值也增长13.12%(不考虑行业差异),但是按照增加值增速计算办法,不变价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7.5%[计算公式=(100%+13.12%)/105=7.7%。]。从全年看,如果12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3亿元计算,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长12%,换算不变价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6.7%[计算公式=(100%+12%)/105=6.7%]。

  (2)二是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工业增加值率使用错年值,即2017年使用2016年的增加值率。2016年大部分企业产值不断提高,但能源消耗、资产总计、利润总额、营业税金、应缴增值税、平均从业人数、折旧等指标没有同步增长,2016年我区增加值率仅26%,比2015年减少了2个百分点,相当于2017年全区要多完成37亿元工业产值,才能达到2016年相同的增速。然而,据初步统计,今年1-9月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仅21%,下滑趋势明显。

  (3)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趋势与工业产值不断提高的矛盾突出。从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从157家减少到145家,企业的月度产值却屡创新高,从当时的不足33亿元提高到现在的42亿元以上,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超水平发挥,但也是难以为继的。

  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区内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上下游产业链,相互之间的需求较少,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目前我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上,在全区29个行业中,属于传统行业的有20个,共涉及111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0%,累计实现产值353.5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79.3%,增长10.3%,增长率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以上企业面临利润低、租金高、拓展空间不足等难题,外迁意愿强烈。相对而言,科技含量高、利润大的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医药、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专用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石油加工等行业,涉及35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7%,累计完成产值92.2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20.7%;增长11.3%,增长率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

  三是行业增长不均衡。从全区29个行业分析:

  (1)实现正增长的行业达到23个,比10月份减多1个。其中:有5个行业增长超过30%:汽车制造业(31.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48.2%)、纺织业(4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1.3%)。有3个行业增长超过20%: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6.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9%)、专用设备制造业(25.5%)。

  (2)出现下滑的行业达到6个。分别是:非金属矿采选业(-8.0%)、医药制造业(-16.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6%)、农副食品加工业(-58.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8.6%)。

  (3)计算机制造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区9家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6.43亿元,增长13.0%,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高意通讯、高意光学、嘉威电子、琴声电子等4家企业贡献。

  四是亿元以下企业发展缓慢。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亿元以下企业是保证全区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石。目前全区亿元以下规模企业有64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43.8%,但产值仅占全区的7.0%,增长6.1%,低于全区平均增幅7.0个百分点。由于今年有3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面临搬迁或减产问题,如果亿元以下企业无法尽快成长,将严重影响今年工业的发展。

  五是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存量严重不足。今年以来,全区没有新增一家规上工业企业,但是准备搬迁、转产、退库的企业却多达53家,虽然加强调度,但1-11月累计实现增长4.3%,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减产量达12.4亿元,拉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搬迁企业(21家)累计完成产值53.79亿元,增长5.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重组企业(5家)累计完成产值4.10亿元,增长-47.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60.5个百分点。停产企业(7家)累计完成产值12.64亿元,增长-15.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9.0个百分点。这些企业发展的波动太大,需要提前给予关注。

  (三)投资增长动力严重匮乏,社会投资强度不足

  虽然全区以攻坚为抓手,加快政府主导的各类民生投入力度,但受基数增加、拆迁强度居高不下、整体经济低迷、商品房限购等因素影响,全区投资总量不足问题突出。1-11月投资增幅又比10月份多2.8个百分点。

  一是项目投资有所增长。1-11月实现项目投资334.24亿元,增长3.3%;项目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项目投资来源有限。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下项目达到488个,其中鼓山、新店两镇分别落实项目142个和139个,分别贡献投资10.30亿元、13.47亿元。(2)部分省市属企业协调较困难,配合度较差。

  二是房地产投资存量不足。1-11月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41.29亿元,增长27.1%。11月份完成5.12亿元,主要是由桂山花园等单位贡献。主要问题:

  (1)房地产项目存量不足,目前全区在库的房地产项目62个,其中27家企业已经完成,18家企业已经完成投资80%以上,只有17家还处于稳定投资期。

  (2)房地产企业地价款已经基本完成。今年以来,世茂连潘天城、香开连天花园、首融锦江花园、鲁能花园等项目累计上报地价款116.43亿元。剩余的地价款存量不多。

  三是工业固投大幅下滑。1-11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业固投49.82亿元,增长-46.4%,11月份当月完成了8.82亿元。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以来,全区继续大力加强拆迁工作,累计完成了王庄危旧屋区改造、连潘凤坂旧屋区改造、横屿组团、溪口组团、晋安湖、化工路改造等拆迁工作,一批工业企业面临停产、异地搬迁或转型发展问题,加上二环以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等政策实施,全区已经搬迁、停产、转产工业企业达到40多家,工业企业发展空间不断缩小。今年全区184个工业投资项目中,5000万元以下的投资占172个,累计完成投资44.29亿元,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仅12个,完成投资5.52亿元;根据今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的考核计划,预计全年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要达到220亿元以上。目前项目储备量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

  四是民生投资全面发力。1-11月民生投资项目116个,累计完成投资177.0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其中:道路项目41个,累计完成投资57.6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0%;安置房项目33个,累计完成投资32.7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水系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66.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5%;教育项目3个,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2%;其他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19.0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

  五是攻坚2017行动建设项目顺利推进。1-11月入库项目101个,累计完成投资339.1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9%,比上月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六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长。1-11月全区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65.28万㎡,增长73%。虽然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长,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逐步发力,市场观望气氛渐浓,在房价走势预期不明朗的形势下,居民购房行为趋于理性,预计住房消费需求会出现较大下滑。

  (四)建筑业形势有所好转,但颓势明显

  从2015年开始建筑业始终处于低迷态势。今年1-11月也未能扭转颓势。从1-11月整体上分析,如果不是部分重点企业做出约8亿元的贡献,全区将出现较大的下滑。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的增加,预计下半年建筑业后续增长空间严重不足。

  一是与建筑业增加值核算相关的指标不匹配。从1-9月的相关数据分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建安投资、省外入闽企业投资、福州本地产值比重分别大幅回落,严重拖累了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如:福州本地产值比重没有较大变化。1-11月完成福州本地产值69.53亿元,累计增长12.3%,低于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福州本地产值占全区产值的30.6%,比去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不利于提高建筑业增加值。

  二是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政策造成的挤出效应继续发酵。受福州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较严格等因素影响,自2015年以来,建筑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搬迁,2015年搬迁18家,承担基数43.6亿元;2016年搬迁10家,承担基数达11.14亿元;2017年迁出或关停并转的企业达到20家,背基数约13.63亿元,拉低建筑业增长6.0个百分点。

  三是亿元以下企业增长乏力。

  (1)1亿元以下企业101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10.3%,累计产值23.23亿元,增长4.8%,拉动增长0.5个百分点。

  (2)1-5亿元企业22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17.9%,累计产值40.41亿元,增长27.8%,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

  (3)5-10亿元的企业8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25.6%,累计产值57.84亿元,增长32.6%,拉动增长7.2个百分点;

  (4)超10亿元的企业5家,占全区建筑业产值的46.3%,累计产值104.71亿元,增长3.3%,拉动增长1.5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企业减产压力大。在12家5亿元以上企业中,有3家企业出现下滑。其中:铁建建筑(-20.8%)、中铁二十四局(-16.3%)、省送变电(-13.5%)。此外,根据区建设局走访企业了解到,预计今年省送变电工程减产5亿元,亿创电力减产6.5亿元,兴创建设、永同昌分别减产2亿元以上,仅这4家企业就会拉低建筑业产值增长6.7个百分点左右。

  五是建筑业经济效益不良。全区拥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资质企业家,共签订施工合同额万平方米,增长%,完成建筑总产值亿元,下降%;完成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下降%,完成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下降%;完成省外产值亿元,下降%;完成福州市内产值69.53亿元,增长12.3%,对于拉动建筑业增加值增长有较大贡献。六是在库企业建筑资质等级偏低。全区123家建筑企业中,一级企业26家(占21.1%),累计增长16.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二级企业56家(占45.5%),累计增长26.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2.0个百分点。三级企业30家(占24.4%),累计增长37.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3.0个百分点。其他企业11家(占8.9%),累计增长162.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48.0个百分点。由于缺少高资质的大型企业,致使区内企业极少中标区重点工程。

  从攻坚2017行动建设项目中标企业名单看,仅福州永同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铁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中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景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鑫景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中标,极其不利于区内企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增加值的提高。

  (五)内外需求继续回升,带动能力强劲

  一是批发业有所回升。今年以来批发业显现了较强的下滑趋势。分行业看,22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出现较大下滑。分别是:电气设备批发(-4.9%)、家用电器批发(-29.6%)、其他文化用品批发(-30.2%)、汽车批发(-73.0%)、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批发(-4.9%)、鞋帽批发(-36.4%)、石油及制品批发(0.0%)。其中有4个行业下滑幅度在20%以上。批发业的出现的新特点是:

  (1)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上升势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累计实现收入102.59亿元,增长24.9%,拉动全区增长了7.4个百分点;主要是依靠福建信通贸易有限公司的拉动,增长27.0%,拉动全区增长了8.7个百分点;

  (2)烟草制品业持续低迷。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烟草制品业已进入了低增长、下滑的通道。实现收入92.11亿元,增长5.0%,拉动批发业增长1.6个百分点;

  (3)服装批发业快速增长。实现收入31.29亿元,增长28.4%,拉动批发业增长2.5个百分点;

  (4)建材批发业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商品房限购、提价因素的影响。实现收入15.84亿元,增长17.5%,拉动批发业增长0.8个百分点;

  (5)亿元以下企业快速增长。全区38家亿元以上企业占全区企业数量的61.3%,实现收入14.38亿元,增长了32.6%,占全区批业销售收入的5.2%。

  二是零售业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累计增长17.4%。主要特点是:(1)去年新增企业继续拉动增长。去年新增的21家企业、去年提升的9家企业、分别增长了91.3%、58.4%、104.0%,拉动零售业分别增长了9.4个、1.0个、0.4个百分点,对全区的贡献达到61.7%。

  (2)分行业看,全区24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17.4%)的行业有10个。分别是: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30.5%)、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60.4%)、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24.4%)、酒、饮料及茶叶零售(23.4%)、通信设备零售(28.3%)、肉、禽、蛋、奶及水产品零售(22.7%)、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零售(1185.8%)、涂料零售(25.4%)、木质装饰材料零售(88.7%)、其他日用品零售(93.7%)。只有4个行业出现下滑,分别是:超级市场零售(-2.5%)、其他食品零售(-24.1%)、汽车零售(-0.4%)、药品零售(-100.0%)。

  (3)全区最大的11个零售行业贡献率不断提高。累计贡献销售收入331.27亿元,占全区的79.0%,拉动零售业增长12.7个百分点。百货零售(实现收入15.24亿元、拉动增长0.5个百分点)、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实现收入10.16亿元、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实现收入45.33亿元、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家具零售(实现收入101.61亿元、拉动增长1.8个百分点)、酒、饮料及茶叶零售(实现收入28.23亿元、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粮油零售(实现收入27.03亿元、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其他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实现收入17.13亿元、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汽车零配件零售(实现收入12.49亿元、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汽车零售(实现收入47.40亿元、拉低增长0.1个百分点)、日用家电设备零售(实现收入16.54亿元、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服装零售(实现收入10.08亿元、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

  (4)零售业重点企业基础薄弱。全区零售业主要依托于18家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63.85亿元,增长10.7%低于全区平均增幅6.8个百分点,占全区零售额的63.0%,比重有了较大下滑,表明调控工作有所成效,但问题还很突出。其中:鼓山6家(龙泽投资、嘉利德斯汽贸、中山东港、亚太汽配、威石贸易、锶琳建材),比重为66.0%;新店2家(永力通汽贸、金洋汽贸),比重为69.7%;岳峰3家(喜盈门实业、南方建材、天赐建材),比重为64.6%;茶园3家(麦多万嘉、国美电器、火车站商贸),比重为64.8%;王庄4家(闽津茶业、福百祥、富庚农业、中宏贸易),比重为71.8%。

  但是这些企业大都存在基础台帐薄弱、数据匹配度低等问题,已经有坤发建材、锶琳建材、奇尔斯贸易、方和立茶叶、闽津茶业、麦多万嘉超市等6家企业被上级限定增幅。随着国家监管措施不断加强,零售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限上住宿业、限上餐饮业增长喜人。1-11月限上住宿业增长25.6%,主要是鼓山拉动增长19.0个百分点。具体是由福州光明港国际大酒店公司、福州市金都商务酒店有限公司等2家新增企业拉动增长14.8个百分点。餐饮业增长了15.5%,主要是受福州龙之湾大酒楼有限公司(-4.3%)。

  (六)服务业增长速度放缓,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服务业是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经过前两年的调整增长之后有所回落,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但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以三大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亮点凸显。

  一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整体发展平稳。1-10月累计增长了48.8%。主要是由福州泰禾新世界商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39.0%)贡献,拉动全区增长39.4个百分点。但是,从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楼宇潜力没有被有效挖掘。具有比较优势的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1-10月虽然商务服务业增长59.0%,但从楼宇企业的摸底情况分析,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是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幅回升。1-10月累计增长了20.5%。主要是得益于考克(福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80.1%)、福建慧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6.8%)、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1.6%)、福州三网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66.5%)、福州随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8.3%)、福州诺雨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5.8%)、等6家企业贡献。

  三是物流业发展优势下降。根据行业归类,物流业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含道路、水上、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货物运输代理、其他运输代理、仓储、快递服务等。多年来,受福州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闽侯、福清、长乐、连江、马尾等县(市)区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而我区受制于土地租金上升、福兴经济开发区整合、钢材建材市场搬迁等影响,今年以来全区物流业收入持续下滑。1-10月全区共有19家在库物流企业,累计实现收入17.17亿元,增长8.9%。有8家企业减收9525万元。其中:3家年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万集物流有限公司分别增长11.0%、17.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