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晋安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行,切实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在2024年度古厝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获全市第一。
一是严把地块评估关,精准施策筑牢保护根基。编制《五四北科创产业园周边地块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晋安区宦溪片区1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等2份评估报告,涉及50年以上建筑115处,结合地块开发建设,对各类保护建筑提出保护措施,其中原址保护建筑7处,构建保护建筑17处,无保留构建建筑91处。
二是规范建档数字化,夯实历史建筑保护数据。晋安区已公布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共69处,均已挂牌保护。同时完成第六批已公布历史建筑2处和第二批已公布传统风貌建筑5处测绘建档和保护图则编制相关工作,并录入省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信息系统平台,逐步使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
三是多方联动促修缮,助力历史建筑展新颜。结合城市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面推动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活化利用工作,2024年,持续开展水头村195、196、197号建筑修缮工作以及象山古迹、古城村24号、陈氏大厝(二期)活化利用工作,使古建筑焕然一新,作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名片,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四是动态巡查全覆盖,织密历史建筑安全防护网。制定历史建筑巡查管理实施意见,由属地对所辖范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工作,查看建筑现状、安全情况、挂牌保护、灭火器材配备等。历史建筑将相关情况录入闽政通安全工作平台历史建筑巡查系统内,传统风貌建筑、预保护建筑留存纸质巡查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建筑安全。2024年,晋安区实现历史建筑安全事故“零发生”。
五是聚焦消防除隐患,筑牢古建安全底线防线。2024年根据省市文件工作要求,晋安区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完成晋安辖区范围内41处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共发现一般隐患建筑11处,一般隐患问题17处,并全面完成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防护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